校园社区—数字化德育新天地所谓校园社区,是一个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交互友好,方便易用,功能全面的数字化校园德育平台。由于其开放性、交互性、趣味性、能动性等特点,越来越多地介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在数字化校园网络条件下,我校校园社区已成为学校“实体德育”之外的“虚拟德育”阵地,如何有效运用这一阵地,对学生进行生动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实施有效监管,是学校德育当下必须思考的问题,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初步尝试。一、活动平台众参与校园社区的构建,表现为学校在新型德育模式下所开展的一系列德育活动,这种德育活动是传统德育内容的拓展与创新。我校校园社区的构建,是从“学校—大队部、信息中心—班级、家庭”网格体系构建开始的,具体操作是以少先队大队部组织为主,学校信息中心配合。少先队大队部的各项计划、方案的出台,各中队的材料汇总都是通过校园社区平台上传,这样既方便汇总检查,又可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在校园社区,我们先后开设“德育之窗”“学生园地”以及“班级主页”“校长信箱”“快乐少年”等栏目,师生、家长在线尽情地互动交流,真实地交流思想,发表意见。“红领巾数字图书馆”的开辟,为学生提供了广泛阅读的空间,“网上微课堂”上传德育微视频,学生自如地参与其中各种虚拟德育活动。我们将少先队争章活动与校园社区相结合,充分借助学校闭路电视的载体,开通了网上共享主题队会空间,学生一起动手搜集资料、制作主题网页或课件上传。我们将优秀学生的模范行为和优秀事迹的照片、事迹材料公布在网站上,进行网上评选,既提高了评选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同时也影响和教育了更多的学生。我们还借助各种纪念日开展网上庆祝纪念活动,弘扬民族精神。学生们在网上晒出了一段段温暖的文字,一幅幅温馨的图片,家长与孩子在网上互动,校园社区里爱意浓浓。二、交往互动零距离在开放式的校园社区,老师们通过班级主页发布班级动态、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进行个别辅导,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及德育活动;学生们通过班级主页发表作品、倾诉心声、分享快乐,在班级相册上记录成长轨迹,存储自己每一个精彩的瞬间;家长们通过班级主页随时了解学校工作、浏览班级日志、学生日志,参与学生评价,掌握学生在校表现并反馈学生在家表现。我们根据学校班级和人数,为所有老师和学生统一发放用户名和密码,组建了班主任、热心家长、学生志愿者三支管理员队伍来管护社区平台,有效地形成了健康向上的老师、家长、学生零距离互动氛围。校园社区给了学生们一个全新的宽松平等的交往空间,一些在课堂上和生活中原本不善言辞的同学,在校园社区里对同学发布的作品积极参与评论,表现异常活跃。学生们的评价虽很稚嫩,但发自于内心的真实话语不乏童趣。有的班主任还经常把平时看到一些好的家教类文章上传到班级网站上供家长借鉴,促进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学校对此及时跟进,利用校园社区系统建立了家校信息反馈平台,开发了家校通系统和QQ群系统,及时将孩子在校表现以及学习情况反馈给家长。建立了校长信箱、家长委员会信箱,为家长委员会成员为学校发展提建议,出点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借助数字化校园网络召开家长会并进行直播,成为我校校园社区的一大亮点。各位班主任均开设网上博客,为探讨孩子教育问题献计献策,为家长答疑解难,大大提高了家庭教育的实效性。三、个性展示大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以前信息技术课,学生总是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找到自己喜欢的游戏网站,趁老师未上课前玩一阵子。随着校园社区的建立,学生们打开电脑后,都会首先打开班级主页,浏览社区里的帖子,有时还抓紧时间评论两句。学校正是在学生热情参与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校园社区的搭建,为学生的个性张扬提供了轻松开放的舞台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各种竞赛中,才发现学生的特长和本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缺少展示机会。校园社区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开放自主、信息共享、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班级可以开展各类活动,学生可以记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