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评估检测(四)第四单元(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盐城模拟)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2.(2013·无锡模拟)1841年5月,广东民众在《尽忠报国全粤义民谕英夷檄》中,振振有词地问道:“汝已称厉害,何以不敢在林公任内攻打广东?”材料中广东民众认为只要林则徐没有被道光皇帝罢官,英国绝对无法赢得鸦片战争的胜利。按照现在的史学理论,这种观点属于()A.唯物史观B.英雄史观C.文明史观D.循环史观3.下图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造成学文科者多的主要原因是()奴才现查各学校共有中国学生一千三百余人,其中学文科者一千一百余人,学武者二百余人。其数不为不多。——清·杨枢《奏陈兼管学务情形折》A.甲午中日战争后,国人的救国思潮已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B.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门C.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达D.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伦轻科技4.(2013·苏州模拟)《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15.某事件被称作以反满的汉民族主义为主要号召的“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该事件是()A.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戊戌变法6.为纪念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某历史课题小组将一课题分为如下几个子课题进行研究,即政府、党派纪念辛亥革命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民间组织与社会大众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与认识,对海内外辛亥革命阐释的学术进程及学派的再认识。你认为该课题的名称最为准确的应该是()A.辛亥革命史事长编B.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C.武昌起义的整理与研究D.辛亥革命的百年记忆与阐释7.(2013·徐州模拟)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总结部队工作经验,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中三大纪律内容是: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由此可见新式军队与旧军队的根本区别是()A.代表工农利益B.战斗力强C.服从指挥D.注重战术8.(2013·南京盐城一模)下图是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的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命令。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这一命令颁布的最重要意义是()A.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B.推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C.表明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D.揭开了中国共产党战略反攻的序幕9.(2013·苏州模拟)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提出以下作战方针:“国军一部分应集中华北持久抗战,特别注意保卫山西之天然堡垒;国军主力则集中华东,攻击上海之敌,力保淞沪要地,巩固首都;另以最少兵力守备华南各港口。”对这一作战方针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反映了国民政府全方位的抗战策略2②体现了国民政府消极作战的方针③体现了国民党军队实行重点防御的作战计划④到1938年10月时这一战略意图已遭遇失败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0.下面这幅漫画将高举刺刀、手榴弹和拳头愤怒呐喊的民众比做汹涌咆哮的“巨浪”,背景有闪电划过夜空,整个画面很有气势。作品形象地反映了()A.粉碎列强瓜分中国迷梦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宏阔的一幕B.中国人民反帝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篇章C.“百万雄师过大江”,推翻国民党政权统治的画面D.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曙光喷薄欲出11.(2013·南通模拟)右下面是某时期《人民日报》第一版的内容(部分),从这张报纸可以判断出当时()A.人民解放战争战略态势发生改变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