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学生社团主办报刊的生存困境与发展策略分析摘要:我国高校学生社团主办的报刊相对于校方机构直属的校园报刊新闻自由度更高,这类报刊在校园舆论里有着不可或缺的位置。由于受到种种局限,这类校园报刊面临着举步维艰的局面,如何让其在生存困境中寻求发展成为了很多大学生苦苦思索的问题,本文试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新声报》的现状为个案以探讨此类高校报刊的发展策略,期待此类校园报刊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成为真正引领校园舆论的中坚力量。关键词:学生社团主办报刊;生存困境;发展近年来,校园媒体数量猛增,据2020年4月首都高校学生媒体联盟和湖南大学联合完成的《全国高校学生媒体发展报告》显示,我国高校平面媒体数量达数千种之多。高校报刊按照所属部门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由学校党委宣传部或学工部主办的校(院)报校(院)刊;二是由学校团委主办的团报团刊;三是各院系报刊;四是学生社团主办的报刊。大学阶段的学生思想日趋成熟独立,对于校内外很多事件都有独特的见解,他们思维活跃想法开放有强烈表达自我的欲望。大学生渴望一个平台来抒发自己的个人情怀,而高校社团主办的校园报刊正是这样一个理想园地。《新声报》是由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影视系新声社团创办的一份校园报刊,每月一刊,下设记者团和编辑部。目前,刊物已在公开发行7期,是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一份学生自采、自编的校园报刊。该报刊自2020年6月14日成立以来,一直坚持“我手写我心”的办报宗旨,力争为艺校师生提供最全面的新闻资讯、最具文学意味的文字,为热爱文学的学生提供成长的平台。1高校学生社团主办报刊的现状大学校园是大学生激荡思想、指点江山的良好外部环境,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多数的高校校园媒体发展迅猛。报社、杂志社、广播站、电视台、微博协会等媒体更是为大学生传递校园资讯、发表言论提供了平台。校园媒体的采编人员以在校的各专业系学生为主,采编内容则由挂靠机构审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核或直接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大多数采编人员在采访中是“戴着镣铐跳舞”。然而,与挂靠于学校党委宣传部、团委等机构下的传统校园媒体不同的是,由高校学生社团主办的校园报刊的自身的媒体定位又是什么?他们将靠什么内容引领校园舆论呢?在传播广度与内容深度的选择上,学生社团报刊无疑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1.1采编队伍难以稳定学生报纸通常面临的窘境之一便是缺乏稳定的队伍,一般而言大一新生还没有掌握足够的新闻采编知识需要一段时间训练才能上手,当到了大二很多学生可以独当一面,甚至可以成为学生报纸的骨干力量,但是有跨入了大三因实习或者择业而退出的尴尬之地。高校学生社团主办的校园报刊一样,早期是学生出于新闻热情自发创办的,所以这类报纸的持久性须依靠代代相传的职业激情。相比于其他几类校园报纸学生社团主办的报纸的队伍更加具有流动性,一旦人才或兴趣方面出现断档,报纸的质量就容易受到影响。《新声报》是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影视系11级新闻班熊其雨同学牵头创办的,执行主编和几位核心成员都是11级新闻班的学生,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新声报》一步一步成长起来,而这些核心成员马上要面临毕业,12级学生还没有成长起来,特别是缺少一个无论在业务上还是组织能力上以及激情上都俱佳的主编,而这又是决定报纸能否继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1.2采编经费无固定来源众所周知,一份报纸的诞生离不开相关经费的支持。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新声报》作为一份校园月刊,大体上需经历:前期确定选题——制定采访策划——召开编前会议——商讨各版内容——约见采访对象——记者采访成稿——学生编辑改稿——后期版面编排——反复校对稿件——指导教师终审——交付印刷出刊——全院公开发行等冗长复杂的过程。除了报纸本身排版印刷的费用,一些学生采访及添置采访本、摄像机等基本设备的机动费用无法得到保证,仅靠偶尔的赞助及“人情款”生存。各系学生投来的稿件虽经登出,但无稿费。长此以往,学生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挫折”,编辑交流极为不够,学生记者的注意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