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研员如何带领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对教育进行了阐述,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小学英语教研员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带领教师研究如何在英语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要在深入挖掘教材知识要点的同时,挖掘教材的德育内涵,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灵活地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寓德育于英语教学之中,使英语教学能让学生在感知、体验、实践、交流中领悟是非,净化心灵;在求知的过程中,求真,求善,求美,增强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学习十八大精神,深刻领会教育的重要任务胡锦涛指出,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这是我党对教育工作的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保障,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二、学习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把握英语课程核心价值新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在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促进科技创新和培养跨文化的人才。这是在国际视域下,基于国家战略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而确立的国家课程政策,符合十八大要求,是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是英语学科教学的指南。小学英语教学工作者,要传授英语知识,介绍西方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更要时刻铭记“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并积极贯彻执行。三、研究教学目标,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英语课程具有双重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所谓人文性,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人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文性的实质是强调思想性,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所以引导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重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十分必要的。四、研究德育素材,合理开发利用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要具有政治敏锐性,把握好正确方向,要选择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素材。小学英语共有15个话题,我们可以根据话题,分析德育切入点,开发有利于实施德育的资源,恰当举例,具体形象地进行德育教育。例如,有关朋友的话题,我们不仅可以描述朋友的长相、兴趣爱好、家庭情况,还应从另一角度思考,也就是什么人可以成为真正的朋友。现实教学中,有些教研人员和教师,缺乏对教学资源思想性的认真思考。所以选择什么素材,选材是否具有教育意义,是否有利于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五、研究如何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胡锦涛提到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笔者认为从政治角度讲,谈的是道路、理论、制度自信,支撑这些自信的有许多方面,其中包含我们的信念、文化等。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现在很多人认为国外事事处处比中国好,缺少对自己国家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其实,中国的大好河山、中国的文学艺术、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勤劳善良的品格等,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好得多。在借助英语了解外部世界的同时,我们也有责任让外部世界了解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让外部世界了解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进一步了解本民族文化。学会用英语介绍本民族文化是十分重要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符合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人才的要求。六、挖掘教材的德育内涵,使学科教学和德育有机结合教育家徐特立认为:“教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育人,教育后一代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质的人。”在小学英语教材中,一些思想教育内容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