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皇帝的新装》导学案设计者:郝红伟学校:宝氮子校一、教学设想(一)教学目标1、理清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能力。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的意义。3、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4、领会童话深刻的内涵,培养敢说真话的品格。(二)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2、领会作品深刻的内涵,培养敢说真话的品格。3、童话的朗读。(三)教学难点:1.本文是怎样运用想象和夸张,塑造人物,表现中心的。2.体会“诚实”在文中的含义。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课前教具准备:1.录音机、课文朗读磁带。2.投影仪、作者作品介绍和生字生词制成胶片。3.《皇帝的新装》电影片段。4.《皇帝的新装》连环画或卡通画。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习朗读童话。2、学习生字。3、理清故事情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1、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以前都读了些什么童话?在童话世界里,我们认识了“灰姑娘”,知道了勤劳善良互助是一种美德;我们认识了“小红帽”,知道了面临困难和敌人时要冷静、机智;我们还认识了“丑小鸭”,知道了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也不能放弃……童话世界真是一个神奇的世界,让我们获益匪浅。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来自童话王国的皇帝,他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2.了解作者安徒生,丹麦人,世界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你读过他的什么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歌颂劳动人民的善良、纯洁,同情不幸的穷人,鞭挞统治阶级和剥削者的残暴、贪婪、虚伪、愚蠢,批判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是安徒生童话的主题。对于本文,我们要学会多角度、多侧面地去学习,去分析。3.关于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教育儿童的一种文学形式。二、整体感知1、看投影(四张连环画),听录音,老师指导学生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注释或者工具书自主扫清障碍。2、指导学生在课本上画出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句子或段落,以便帮助理解文章线索进行深入思考。3、分角色朗读:让不同角色粉墨登场,在学生们有声有色的角色朗读中,文中丑角们的嘴脸暴露无遗,孩子们的个性得以彰显。旁白一人、皇帝一人、老大臣一人、诚实的官员一人、小孩一人,其余所有角色一人。(注意提醒童话的旁白不仅叙述事情的经过,而且能体现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寻找根据,如第27节“腰肢”一词就很明显地表露出作者对皇帝的嘲笑、讽刺。)三、探究本文以“新装”为线索展开情节,让不同身份的人在这场骗局中登场,充分显示了他们的性格特征。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语,理解词义。2、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语速适中,能准确读出语气,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熟悉课文情节。3、思考课后练习。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本节课以探究性讨论为主,学会多角度、多侧面地去学习,去分析理解文章内涵,对**的认识,培养学生敢说真话的可贵品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教学设计:一、探究性讨论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四人小组合作探究思考几个问题,并记录好讨论结果(老师用投影仪出示问题),由小组代表发言,老师小结。(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皇帝)(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故事内容。(描述了一个昏庸无能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讥刺统治阶级的虚伪、愚蠢、自欺欺人的丑行。)(3)故事有什么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故事中由一个小孩戳穿了骗局,揭出了真相,意在教育我们要保持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2、老师依次出示问题(用投影仪),学生思考,自由发言(1)皇帝无疑是愚蠢的,昏庸腐败的,那么**骗取皇帝的钱财并愚弄皇帝这一行为值不值得肯定呢?怎样来评价这两个**?(可多角度多侧面地评价)有人也许会说骗得好,这样的皇帝,不骗他骗谁。而且愚弄了皇帝,也给百姓们出了一口气。有人也许会说**是可耻的,因为他们的动机就是骗钱,并不像一些侠客一样劫富济贫,伸张正义。老师梳理,得出结论:a、**针对皇帝的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设下骗局,其出发点是好的,希望皇帝改过自新,治理好国家。b、**骗皇帝,以骗对骗,只不过是以毒攻毒罢了。c、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