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由于有上百万人在这里被德国法西斯杀害,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德国法西斯在集中营内设立了用活人进行“医学试验”的专门“病房”和实验室,还建有4个大规模杀人的毒气“浴室”及储尸窖和焚尸炉。1944年,这里每天要焚烧约6000具尸体。残暴的法西斯分子甚至在焚尸前敲掉受害者的金牙,剥下纹身人的皮肤做灯罩,并剪下女人的长发编织成地毯,被杀害的多是犹太人。大批的犹太人被送向死亡囚房巨大的焚尸炉奥斯维辛集中营档案室中部分遇难者照片集中营里堆积如山的尸骨纳粹警察正对犹太妇女射杀德国妇女在走过800多具囚犯的尸体时遇难者遗物与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遗物奥斯维辛集中营大门照片显示的是奥斯维辛集中营密布的电网集中营幸存者妇女与孩子走向毒气室默读课文,思考:1、“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没有新闻还写什么?2、文章的视角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新闻的特点是及时性、真实性,即及时敏锐地捕捉新的事件并加以客观地传达。那么本新闻有没有写到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新的事件呢?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本新闻并没有写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新的事件。可从题目“奥斯维辛没有新闻”及文中“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等可以看出。为什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者还要去报道?并且还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大奖?普利策奖:由美国著名记者约瑟夫·普利策创立,主要分为新闻奖和文化艺术奖。普利策生前立下遗嘱,将财产捐赠给哥伦比亚大学,设立普利策奖,奖励新闻界、文学界、音乐界的卓越人士,该奖自1917年以来每年颁发一次。普利策:“社会是航行在大海上的一艘大船,记者就是那船头的了望者。他要为社会负责,要为社会守望,发现大船在行进过程中的暗礁险滩,及其运行中的各种毛病,及时地向船长报告,确保大船的安全,保护每一个船员的生命与财产。”奥斯维辛太出名了,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的确是没有什么新闻可供报道了,但另一方面,即使没有新闻,作者还是要写,因为他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奥斯维辛虽然是没有什么新鲜东西了,但每一个参观者进来了都只有一个感受,那就是震惊和窒息,驱使作者必须为它写一点东西,以祭奠亡灵,揭露罪恶。为什么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作者仍然要写呢?作者随着参观者的脚步到了哪些地方?作者着力描写的是什么?作者随着参观者的脚步,把读者带进了集中营,从毒气室、炉、女监房、试验室、纪念墙一直写到绞刑室,作者并没有详细描写这些地方多么的阴森恐怖,而是通过参观者的行动、神态传达他们内心的感受。这是本文的一个写作特点,是这篇新闻不同于其他相同题材的新闻的地方。请同学们找出新闻中对参观者行为、神态、语言的客观性描述及反映他们内心感受的句子或词语。第7段:“默默地迈着步子,很快地望上一眼——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第9段:”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的。”“他们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第10段:“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叫不出来……”第11段:“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第14段“她跪了下来”第15段“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探究性学习:⑴如何理解: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句话?⑵为什么要写长廊照片中一位姑娘的笑容?⑶为什么对于参观者来说,“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探究性学习:⑴如何理解: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句话?①毒气室是残害生命的地方(即生命结束的地方)②雏菊花有着鲜活的生命,充满着生机。可以理解为作者的一种讽刺,任纳粹党多么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或许是一种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美好的生命被活生生地毁灭,可见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⑵为什么要写长廊照片中一位姑娘的笑容?许多囚徒中有一个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