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设想:本课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成语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我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让学生通过各种信息获取方式,自主查找、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教学中。我将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懂得只有刻苦自励、发愤图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本科教学我将以学生为主体,以课文为本体,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和美生命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12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刻苦自励、发愤图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教学重难点:三、四自然段是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合理想象,领悟成语故事蕴涵的深刻哲理。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搜集有关卧薪尝胆的相关历史资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有的成语来源于寓言故事,比如:守株待兔、画蛇添足;有的成语来源于神话传说故事,比如:精卫填海、愚公移山;有的成语来源于历史故事,比如:望梅止渴、三顾茅庐。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同学们有兴趣吗?2、板书课题《卧薪尝胆》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4、“薪”指什么?“胆”指什么?谁卧薪尝胆?为什么要卧薪尝胆?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1、带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边读边想,理解词语的意思。2、检查词语。开火车读自己找到的重点词语。3、看幻灯片,齐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1)老师简单介绍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2)出示中国地图,介绍会稽之战的相关资料。二、精读感悟。过渡:会稽一战,胜负如何呢?请同学们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1、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其他同学在心里默读,一边读一边想象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历史画面。)(2)会稽一战胜负如何呢?打了败仗的越国,将要面临怎样危险的处境呢?(越国打了败仗)(学生从国家、军队、百姓以及越王勾践自己四个方面展开想象)(3)感悟勾践的“万般无奈”。你能把“万般无奈”的感觉读出来吗?(指名读,评议)(4)那吴国有什么反应呢?想象当时吴王和他的谋臣们会说写什么?(小组练说)指名扮演众大臣,向吴王提出建议。一名扮演吴王回答听了大臣们的话以后说的话。(5)多么骄傲的吴王啊!指导读出傲气。(6)课件出示“骄傲”的两层含义,让学生根据意思选择正确的答案。(指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2、学习第3自然段。过度:当了奴仆的越王勾践夫妇,在吴国受尽了屈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划出相关语句。(1)学生默读,思考:勾践夫妇来到吴国,受到了哪些屈辱?划出有关的语句。(2)学生汇报交流:(3)学生阅读补充资料,对越王勾践所受的屈辱有更多的了解。(4)这些常人难以忍受的屈辱,越王勾践为了保全自己的国家和人民,都默默地忍受着。这就是“忍辱负重”。(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人物情感)(5)出示课件,比较句子,渗透写作方法指导。1、他们在吴国干了三年,回到了自己的国家。2、他们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了自己的国家。(通过反复朗读,比较,体会勾践回国的不易。懂得准确用词使句子富有感染力,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好方法。)4、学习第四自然段:过渡;(1)越王勾践贵为一国之君,回国以后理应享受荣华富贵。可是,勾践并没有这样做。下面,我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2)、出示合作要求:1、用“------”划出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2、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说一说卧薪尝胆的意思。3、走进勾践,体会情感。有感情的读一读。(3)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汇报交流。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4)勾践仅仅靠卧薪尝胆就能使与越国强大起来,报仇雪恨吗?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说一说,勾践还做了哪些努力呢?(5)学生汇报交流。(6)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勾践刻苦自励,发愤图强的精神。(朗读体会:仇恨和耻辱的刻骨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