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课堂时效性的解决办法王彤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教学时效性成为学校教学的必然。教师要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即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有限的课堂时空产生无限的价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词我们已经反复讨论了许多遍,但是实际的解决办法却迟迟未看到成效。我认为,引导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内学到最多、最有效的知识,提高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学效率的时效性自然就得到了提高。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呢?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材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不能照本宣科,而应有效地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明确教学目的、掌握学生认知水平的前提下,努力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并由此带动学生举一反三,掌握比较丰富的知识。比如复习近义词语义区分时,结合词根、语境和例句等方式,帮助他们寻找规律,教会他们根据语境辨音辨形,结合语法结构、词语来源等辨析同义词等方法,并要求他们养成这样几个习惯,加强知识的积累:在课堂教学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勤记笔记,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加强预习,勤做练习,听教师讲解时能向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养成勤用工具书查阅相关资料的习惯,使所学知识更加深刻准确。教师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又养成了比较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的时效性自然会得到相应的提高。二、注意施展教学语言的魅力。任何形式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课,讲课的效率如何,跟教师的教学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谁能充分施展语言的魅力,谁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要把枯燥抽象的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既取决于教师对内容的把握和理解,也取决于驾驭语言的能力。要使自己的教学语言魅力无穷,充分吸引学生,至少要做到这样几点:一是思路要非常清晰,表达要准确严密;二是语言要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不含糊不清;三是语言要生动、形象,不乏幽默。这样的教学语言,自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然能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充满兴趣,能有效的领悟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学习活动就能化难为易,变枯燥为有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注意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能否提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自身的因素,也有学生方面的影响,还有各种教学环境的制约。但最重要的,笔者认为还是教师自身的因素。作为一个教师,要让学生拥有知识的小溪,自己必须拥有知识的大海。因而应当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我们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其他教师(包括其他学科的教师)学习;既要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其他学科(比如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物理、医学等)的知识,让自己的业务素质、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这样才能让自己在信息时代的课堂上伸缩自如,游刃有余。有了大量的知识作为后盾,教师自然有能力、有胆量、有信心驾驭教材,驾驭课堂、驾驭学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四、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由于教学方法的陈旧,导致了教师独霸课堂,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时间和机会,没有产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课堂教学的效率自然不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要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正确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不是教学过程的操作者、主宰者,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说到根本上,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应该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习归根到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课堂教学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教师不应该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容器”,强行灌输,而应把学生看成是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着的认识的主体,要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学习的主人,要充分相信学生,全方位放权,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自己去提出问题,自己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