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情境德育提高德育实效 实践情境德育提高德育实效 吴云霞 江 苏 省 南 通 师 范 第 二 附 属 小 学(226001) 【摘要】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师认为: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是他们的素养个性进展的根基。李老师首创的“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以德育为先导,以语文学科为龙头,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儿童活动为途径,围绕同一主题,将教育活动中的“相似块”有机结合,从各个不同角度,共同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多年来我校坚持实施“主题性大单元教育”,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反思、归纳,进一步系统化、课程化,与生活融通、与学科联动、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学生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增强了道德意识,逐步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校的道德教育取得了显著效果。 【关键词】主题性大单元教育;优化的活动情境;道德成长 道德教育是当今社会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许多道德失落的现象,尤其是青少年的极端行为一再引起我们的反思:学校究竟应该如何使道德教育从认知层面真正深化到儿童的内心,落实到儿童的日常行为中? 我校是李吉林老师“情境教育”思想的发源地,早在 1990 年李老师就提出:“克服思想品德教育中抽象、空洞的说教方式。优化德育情境,激起儿童道德情感动情晓理,并通过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儿童践行,把知、情、意、行统一起来。”(《李吉林文集》卷三)当时在李老师的具体指导下,我们一方面在思想品德课上对学生进行行为训练,通过各种生活中道德情境的模拟,让学生活动其中,真切体验道德行为,培育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另一方面,初步形成了一学期 2~3次的“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模式。 所谓“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是以德育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儿童活动为途径,围绕同一主题,将教育活动中的“相似块”有机结合,从各个不同角度,共同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这样就能将分立的课程发生的影响进行优化组合,充分发挥并协调它们的功能;从教学到教育,从课堂到课外,从校园到校外,在特定德育目标的引导下,协调运作,相互迁移,相互补充,最大限度地追求教育的整体效益。 经过 20 多年的实践、反思、进展,我们不但有了大量鲜活的“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案例,更归纳、总结出实施“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的有效策略:活动主题要富有道德内涵和时代精神;活动内容要能够覆盖比较宽广的学科空间;活动方式要注意贴近儿童的生活和兴趣;另外十分重要的就是要确保学生活动主体的地位,即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