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一年级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徐颖佳镇江市雩北小学212006【教材简析】:课是一则寓言故事,全文一共四个自然段,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在风伯伯语重心长的劝说下,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让树、风如人一样能思会讲,富有儿童情趣。故事用对话形式,把一个深刻的道理蕴涵在故事之中,能启发孩子的感悟。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朗读,从自己的角度来体会小松树开始时的自满,后来受到的教育,最后感到惭愧的转化过程。【目标预设】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认识文中的生字,按照学写生字的有效方法认真写好每一个生字。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掌握学写生字的三步骤并坚持把字写好。【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对(1-2)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目标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本课采用自主学习与情境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注重规范孩子写字方法,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孩子良好的书写方法和朗读体验。【设计思路】本课采用情境导入法,在很短的时间内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通过随文识字和随题识字降低学生的识字难度,并在开始和最后反复强调写字的三步骤,使学生的每一个字都能扎扎实实的写好,一步一个脚印,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通过“登山夺旗我能行”的游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这样设计既增加了识字的趣味性,又帮助学生巩固识字。同时,在设计时把词语进行归类和合理排序,不仅能够加深印象,还能了解课文内容,使词语贯穿全文。课文的朗读时本课的又一重点,反复的朗读使课堂书声琅琅,培养了孩子良好额读书习惯。最后的写字教学,认真落实写字三步骤,并且经过反馈修改,交给孩子自学生字的方法,由扶到放,使孩子逐渐学会写字。【教学过程】一、导入(黑板上贴一张松树图片)小朋友们,你们认识它吗?——松树(贴“松”的生字卡片,板书树)齐读。拿下生字卡片“松”指名几人读。问:怎么记住这个字?(左边一个木右边一个公)怎么写好它呢?(Ppt出示写字步骤,一边说一边板书生字“松”)一看,看字的结构和占格。(预设:左右结构,以竖中线为界,左边木子旁,右边一个公。木作为偏旁,捺要改为点,右边公宽一些,所以要向竖中线靠拢一点。)二写,找准第一笔,看好压线笔,牢记最长最短笔。(师边说边范写)三对照,仔细观察,我写得字和例字哪里不一样,并进行修改。齐读:松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棵松树(贴图),一颗——大松树和一颗——小松树(相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设计意图:“松”字随课题识字,用分散识字的方法降低了学习难度,并教给学生写好字的方法。我相信,只要每堂课的生字教学都能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他们的字一定会写得很好.两张松树的图片和课题融合,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二、初读1.打开课本,听老师朗读课文,要求:注意你和老师读得不一样的地方。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词读正确,句子读通顺,不会的字词可以多读几遍。设计意图:老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孩子会有很大的影响,老师的范读不仅能在字词上给孩子们对比纠正的机会,而且还能在断句和情感的表现上初步给孩子一个提高的空间。3.老师这就来考考大家。第一面小红旗,指名读。师:看:喂、哇、呢都是什么旁?口字旁。他们都是口中发出的声音,都是语气词。我们也来学着说一说。第二面小红旗,指名读。师:这几个词语都是对人物的称呼。让我们亲切地打打招呼吧,注意轻声哦!第三面小红旗,指名读。师:这几个词语都是表示动作的,你会用动作表示吗?谁会做“托起来”的动作?(指名做动作)师小结:用手掌向上承受着东西,就叫——“托”。所以“托”是——提手旁。你能记住它吗?第四面小红旗,指名读。师:“惭愧”是什么意思?生先答。预设提示:在前面的课文中,我们学到了一个词语,和“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