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者》说课稿南营中学肖婷婷一、教材把握《生物入侵者》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课内自读课文,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取了逻辑顺序,介绍了什么是生物入侵者,他们带来的危害,对此不同观点及相应的措施。主要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生动,富有趣味性。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阅读科技说明文要抓住要点,了解基本说明方法的作用,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鉴于此,我把教学目标定为三点。1、了解生物入侵的相关知识。2、把握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3、了解文章所介绍的科普知识,增强我们保护环境的意识。重点也是难点,即把握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二、教师教法本课时第四单元最后一篇课文,也是一篇自读课文。在第三、第四单元的前几篇课文中老师已经带领学生系统的学习了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学生也已经掌握了阅读此类文章的一些技巧,在这节课中,我是采取以学生自读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自学来检测以前的学习效果。在此基础上重点强调以前学生比较爱出错的说明方法的把握。在重难点突破上我采取的是由个人到小组再到班级内的探究过程,这样有利于开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最后由老师再重申和明确,学生参与探究的过程,老师正确的引导,能给学生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也达到了积累的目的。在这节课中,老师起到是引导作用,说和做都留给学生,这也是新课改下的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三、学生的学法这节课中学生主要是自学和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八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自学能力,我安排了学生独立自学的内容:生词读音;文章说明的内容;说明的顺序等。因此在课堂上,学生除了汇报预习情况外,我还安排他们进行了探究学习,即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让他们在自学的基础上合作探究一些答题技巧和方法,这样一来,即提高了了他们自学的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合作探究的意识,还提高他们阅读此类文章的能力。四、教学设计一、导语设计据光明日报(2000年6月12日)报道,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内伶仃岛,一种产于中、南美洲的“植物杀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它们宛如一张张巨网,黑压压地笼罩在美丽的荔枝树、芭蕉树、相思树上。树木因为沐浴不到阳光而无声无息地死去,鲜花和绿草因为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而枯萎,岛上的土地正蜕变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誉的内伶仃岛,可能会被薇甘菊毁于一旦。那么薇甘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呢?让我们走进梅涛的《生物入侵者》去寻找答案。二、初读课文,整体整体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1、提出阅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每段标上序号;(2)用方框划出疑难字词和好词;(3)用波浪线画出每段的中心句。2、给生字正音(你会读吗)栖息(qī)劫掠(jié)藩篱(fān)归咎(jiù)五彩斑斓(bānlán)繁衍(yǎn)13、请以“从文中我了解了-----------”的句式筛选信息。(在找出各段中心句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教师点拨:(1)什么叫“生物入侵者”(2)介绍“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3)“生物入侵者”入侵的途径和增多原因(4)生物学和生态学界的两种不同态度(5)世界各国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4、本文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教师点拨: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文章从解释“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入手,接着摆出现象,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再探究原因,最后讨论对策。基本上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作用: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三、研读课文,找方法,品语言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教师点拨:列数字。通过精确的数据,说明生物入侵者危害之大,使说明更具说服力。例如:“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