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发展的重点及做法当前XX县区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的行为(1)不合理的施肥XX县区为XX市的三线蔬菜基地,农田用肥存在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肥;重大量元素、轻微量元素的“三重三轻”的倾向,加之长期以来,农民撒施、表施化肥现象普遍,肥料没有施入根部土壤,既造成肥料大量挥发和淋溶损失,肥料利用率低,又易导致面源污染。(2)不合理的用药生产实践中群众对化学农药的科学认知有限,贪求治疗速度,用药量大,有些农户将3~4种农药复配使用,间隔3~4天喷1次药,加之营销、使用中的环境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又非常薄弱,致使化学农药各种负面影响得不到有效控制。另外,使用空间和使用接触者,并非是在安全操作和严格防范下进行,致使水体污染等。(3)不合理的用膜我县种植作物大都采用地膜覆盖,每亩每季的投入量平均6kg左右,作物收获后大都没有及时回收和处理,致使废旧农膜无处不在,部份还残留在土壤中。(4)不合理的种植方式XX县区自1987年建成XX市秋淡蔬菜的三线基地至今已有20余年,基地地蔬菜1年可种植2~3季,20多年年来一直进行连作,大都没有进行合理的间套及轮作换茬。2.自然条件较差XX县区属典型的干旱与半干旱高山峡谷地区,山势陡峻,山谷纵横,夏秋雨季明显,伏旱频繁,冬季寒冷,干燥晴朗,降水稀少,日照强烈,农耕地坡度大,农田水利设施不配套,水土流失严重。3.产业化程度低、农户的科学意识差主要表现为加工和营销队伍发展缓慢,规模小、层次低,缺乏管理,名牌产品少,缺乏创新,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连接机制不完善,农民科学种田的意识还需提高。4.农村清洁能源的比例还有待提高目前我县部分高半山的农村能源还是以薪柴为主要燃料,占全年生活用能的60%以上,每户年均消耗薪柴2000~3000kg,长期以来造成薪柴量的减少及资源的减少,对本就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我县生态农业发展的重点及做法第1页共4页1.狠抓农业安全农业安全主要是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即杜绝任何影响人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劣质农产品,包括致病的微生物、过多的农药残留、重金属、硝酸盐等超标。造成农产品质量变劣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人为是我县的主因,其改进措施如下:(1)广泛宣传培训,提高农户的科技素质一是要重视舆论宣传,充分发挥多种大众媒体的作用,多层次、多形式地普及生态农业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参与意识;二是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培训,普及农业生产安全知识,使农民掌握安全生产的技能,并组织农村乡土人才、专业大户、经纪人赴发达地区考察学习,逐步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与生产技能,切实帮助农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科学合理地使用农业投入品首先,科学合理规范使用化肥,包括深入实施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主的“沃土工程”。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作物和重要环节,大力推广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取堆、沤、积、造等措施大积、大造有机肥料,大力推广有机肥,推广绿肥和平衡施用氮磷钾肥及微量元素肥料。鼓励和引导农户增施有机肥,施用配方肥。其次,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培训农户切实有效地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包括积极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强病虫草害预测预报,及时向广大农民提供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采取综合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严格执行各种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加快普及推广性信息引诱器、频振式杀虫灯和生物防治等非化学药物的防病治虫先进实用技术。(3)加强农膜等农业、工业废弃物处理动员农户做好田园清洁工作,收集废旧膜、废旧垃圾、植物枯枝落叶等废弃物,移出田外进行集中焚烧处理。并积极鼓励多渠道、多途径回收农膜,切实提高塑料农膜的回收率。同时加强对乡村企业、民办企业、私营企业的环境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发展绿色工业。(4)加强领导,强化监管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生态农业建设,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因地制宜制定好本地区的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县政府应把生态农业建设的指标细化,并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