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8,寻隐者不遇VIP免费

8,寻隐者不遇_第1页
1/2
8,寻隐者不遇_第2页
2/2
课时计划课题8,寻隐者不遇授课时间4月18日总课时第八课时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理解本诗的诗意。通过想像,拓展空间,感受诗的简炼。结合诗人的经历,感悟诗所表达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本诗的诗意。通过想像,拓展空间,感受诗的简炼。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教具准备朗读视频及课件教学过程主备个备一,课前导入: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古诗,(师板书诗题),生读题目。2、在自已本子上写下来,想想题目什么意思,提醒注意写字姿势。3、解题:知道什么是隐者吗?(板书隐者)隐者是哪一些人?(隐居山林的,有一定才能,但不原出去做官的人),你知道哪些比较有名的隐者。这些隐者,在隐居时一般不说姓名,只有雅号如诸葛亮,人称卧龙先生,陶渊明,人称五柳先生。有些出家为僧为道的,只有法号。4、寻:寻找,不遇:没遇到。5、完整地请学生一说题目的意思。同意他的解释吗?6、好像缺了主角,是谁在寻找隐者呢?(板书诗人)知道贾岛这个人吗二、知诗人: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诗以五律见长,注重字句锤练,刻意求工。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三,读诗文: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四、精彩点拨:课时计划教学过程主备个备①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②不遇:没有见到。③童子:小孩。④言:回答说。⑤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五,明诗意: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六、悟诗情:诗人专程走访一位隐士,未遇,就记下了在走访过程中的对话场面。首句“松下问童子”,点明会晤地点在“松下”,接待人是“童子”,这就把“不遇”的情节作了交代。松树是“岁寒三友”之一。古人写松树大多与表现孤傲高洁的品质有关,此句也是为了突出隐士的高洁。以下三句全是童子的回答。首先回答的是“言师采药去”,采药是隐者经常性的活动,用“采药”一词十分切合隐者的身份,介绍师父外出的目的。第三句的回答是承第二句来的,说师傅就在这座山中采药,对师傅的大致去向给予明确的回答,是热情的指引。第四句来个转折,“云深不知处”,说虽在山中,但云雾弥漫,不知他在何处,作了婉转的辞谢,请来访者不要作徒劳的寻觅。本诗以问答的形式,记叙“寻隐者不遇”这件事,表现了隐者的思想和性格。隐者虽未出现,但通过侧面描写,他的形象已十分清晰地展现出来了。七、课堂练习1、引导学生分句诵读。2、同桌互读,并互相纠正。3、、学生自由吟诵到背诵。4、教师提问韵律读。八、逐个验收古诗,并进行记录。反思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8,寻隐者不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