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殖现状与发展战略思考1雁门关地区生态养殖发展现状进入21世纪,XX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大规模开展生态建设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雁门关地区生态养殖产业的建设,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模式,雁门关地区可用于家畜饲料的作物种植面积达10万hm2,占种植业的15%,使得其产业结构得到了有效调整。同时畜牧业标准化养殖小区从无到有,养殖方式从零散粗放式到规模集约化发展,大力推进了雁门关地区生态养殖事业的发展,摸索出了一条稳定、协调、快速的生态养殖发展之路。理清发展的思路就能提升发展的速度。瞄准生态养殖发展的“软肋”,雁门关生态养殖在建设中因势利导,遵循“种养结合、集约发展,立体开发、循环利用”的思路,形成了统一规范布局,统一圈舍建设、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的规模化发展模式,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养殖发展道路。(1)建立了责任明确的工作体制。雁门关生态养殖经济区在XX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明确个人的分工和职责任务,把生产建设内容具体化使得工作效率极大地提高,保证了生态养殖事业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成立了由主管农业的相关领导担任组长的生态养殖区领导小组,畜牧、发改委、财政等有关部门参与,并定期召开领导组会议,及时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共同协调,相互配合,整体推进,形成了强大合力,极大地推进了生态养殖建设的发展。二是强化领导责任,在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基础上,县主要领导要亲自安排部署,分管领导深入一线组织推动,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细化任务、落实责任,确保了建设任务顺利完成。三是强化考核奖惩,把建设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上级的文件精神,严格地执行相关的政策。在落实国家和省里出台的各项政策的基础上,雁门关生态养殖立足于发展实际,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创造了优良的发展环境,实现了率先发展的目标。初步建立起政府搭台、部门组织、群众唱戏的组织分工模式。(2)农业生产与生态养殖协调发展。雁门关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脆弱的农业第1页共4页生态环境,为了加快生态养殖建设发展速度,提高本地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在雁门关地区开展了一系列与生态养殖区配套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活动。如:小流域综合治理,通过植树植草改善地区植被覆盖,治理各地的水资源等,形成了“一行柠条、六行苜蓿”雁门关地区特有的饲草料种植模式,牧草种植实现了规模化、科学化、集约化发展。同时,试验与推广应用相结合,大力发展优良牧草品种,发展优质牧草,与此同时,结合养殖规模、劳动力数量,部分农作物用地改变为饲草料种植地,实现了农业与畜牧业的协调发展。(3)以重点工程为龙头,带动畜牧业的全面发展。依托优质畜产品基地建设重点工程,引导零散小规模的养殖场户向集约化、规模化的标准型养殖方式发展。目前,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覆盖全区60%以上的村庄,养殖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同时,严格执行国家有机、绿色、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标准,并逐步与国际接轨,在部分县区建立了出口肉品加工企业,全面提高了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4)完善了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发展方针,本地围绕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联合XX省农科院、XX省农业大学及相关企业,通过产学研结合方式,开展了关键技术联合攻关,通过关键技术解决,提高了区域畜牧业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推动了畜牧业持续、健康、高效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技支撑与技术服务体系。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4点:一是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作用;二是推广了一系列实用科学技术,主要包括合理调配饲料喂养、牲畜快速增肥、隔离喂养、草料加工等先进技术;三是加强了无害化处理畜禽的技术;四是对生态养殖人员和基层干部群众进行了技术培训。2促进雁门关地区生态养殖建设的建议2.1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和管理力度要发展良好的生态养殖经济,就要依托当地区域特点,采取多元化的方式筹措投资资金,加大对雁门关地区生态养殖建设的资金投入。同时要抓住国家大力发展生态建设、强力推进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用自身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