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多想去看看【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祖国的伟大,产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语言运用:积累与运用偏正结构的短语。思维能力:能将文字和画面对应起来,通过图文结合进行理解。审美创造:产生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及学习的积极性。【课前解析】关注文章结构:本文共2个自然段。第1段是身处新疆的“我”从妈妈口中了解了北京,渴望去看看北京。第2段是身处北京的“我”从爸爸口中了解了新疆,产生了去看看新疆的愿望。关注文中的偏正短语和长句子:本课有许多含有偏正短语的长句子。要读好这些长句子,首先要读好其中的偏正短语,然后再连起来读好句子,读长句子还要注意合理的停顿。文中有一些偏正短语,如,“遥远的北京城、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等,其中的“遥远”“雄伟”等抽象的词语,可以用“换一换”、“配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积累和学习运用这些短语。关注朗读感情:本课有一些感叹句,指导朗读感叹句时,可以通过比较“我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的不同,来区分感叹句和陈述句语气的不。同时“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朗读时语气要强烈,突出“多想”,表达出“我”向往北京的强烈情感。通过指导朗读,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1.认识“想、告”等13个生字;会写“多、会、走、北、京、广、公”7个字。2.正确朗读课文,读通顺句子,积累短语,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3.通过诵读和交流,体会“我”想去看看外面世界的强烈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积累偏正结构短语,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想、告”等13个生字。2.会写“多、北、京”3个字。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通顺句子。4.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遥远、非常、壮观”等词语的意思。【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出示课件3)课件出示北京的风光影像,教师配合画面讲述: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北京看看,好吗?北京是我国的首都,这里有庄严的天安门,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有游人众多的天坛公园,还有红叶似火的香山公园。在北京,还能看到壮观的升旗仪式。情感交流:看到这么美好的画面,你有什么想法?预设学生回答:北京真美!我好想现在就去看看。教师导入课题:有一个生活在天山的小朋友,听了妈妈给他介绍的北京,也和你们一样想去看看。板书课题:我多想去看看学生齐读课题。2.(出示课件3)指名朗读课题,相机引导学生认读“想”:“想”是后鼻音,可采用熟字加部件的方法识记:木+目=相,相+心=想。学生跟读。教师指导认读“看看”:“看看”的第二个“看”,在这里读作轻声,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读一读。(设计意图:让学生观看北京的风光影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也很自然地引出了课题。齐读课题后,识记生字“想”,分散了识字压力。)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积累短语。1.(出示课件6)教师引导: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2.和同桌对照圈出的生字是否一样,再和同桌一同读一读这些生字。3.组织学生开火车读词语,识记生字。想告诉就京城安广非常壮观宽4.引导学生注意重点字的读音:“想、京、城、广、常、壮”是后鼻音;“安、观、宽”是前鼻音。对比练习加深印象。学生再次读一读这些容易读错的字音,如果还读不准,请周围的同学为自己做示范。5.(出示课件7)教师引导学生多种形式读词语。(1)请坐姿最好的男生齐读两次。(2)请声音洪亮的女生再读两次。(3)请表现都很出色的全体学生一起读两次。(4)同桌互相读词,说出对方的优点和不足。6.分享识字方法。(1)(出示课件8)熟字+部件:亠+口+小=京宀+女=安又+见=观(2)(出示课件9)猜字谜识字: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再次见面。(观)(3)(出示课件10)熟字比较:诉—听广—厂(4)(出示课件11)用组词的方法巩固识字:告:公告告诉广告壮:壮大壮观壮美京:北京南京京戏观:观看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