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探索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核心素养”、“德育”等相关概念进行梳理,阐述了德育的内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通过具体案例,指出渗透德育的实践路径:1.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其心理素质;2.促进学生健康行为,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3.发挥“游戏”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品德。对小学体育教学而言,应充分了解学情,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从多维的角度,找到切入点,多采用“游戏”“活动”的形式,渗透德育。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核心素养;实践与探索中图分类号:G807.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0.05.004《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指出:“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加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学校体育的特殊性,有利于在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促进德育的开展和功效。故,体育教育丰富德育的内容,是德育实施的路径之一。但现实教育过程中,出现了重“智”轻“德”、重“智”轻“体”的现象,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教育中的重”智”轻“德”,必然会导致青少年道德素质的缺失,给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带来危害。《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国古代教育的目的是求德求善,为现代教育给予明鉴和方向。在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中,尤其重视德育,是体育教育的任务之一。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探讨体育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为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1对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通过本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1]。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一种综合的素养,可以根据具体内容在教学中的落实,教学中尽量考虑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提高学生德智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体美全面发展,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0年版)》,指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2]。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践行和总结经验,体验、整理、归纳,形成实践经验与指导理论。关于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季浏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通过运动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的本质是健康育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于素梅指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通过体育学科学习,学生所能掌握与形成的终生体育锻炼所需的、全面发展必备的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3]。尚立沛、程跟银归纳了勇于探究,社会责任、健全人格、珍爱生命是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点[4]。上述学者对于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虽然各个学者侧重的方面略有不同,但归根结底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为了完善人的发展和提高人的健康水平,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包含的范围是有针对性的,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体育学科而言,我们要结合德育进行实践和探索,寻找切入点、关联点、结合点,进行有机整合、融入使之成为有机整体,相互促进,最终为体育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2德育的内涵德育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心理健康、思想政治和法律的教育。德育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具有导向作用,是学校教育的保障,与智育、体育、美育等密切协调、彼此渗透。秦海生阐述体育教学中具有持久的、特殊教育功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累、不怕苦,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以及思想均全面发展[5]。彭蕾提到,体育教育渗透德育,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价值观、人生观[6]。国外关于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ProiosM、AthanailidisI和Gi-annitsopoulouE指出体育教学渗透德育,对个人的社会品德的形成、生活习性、性格气质、道德观念具有重要的影响,体育与德育相互促进[7]。RomanceT.J、WeissM.R和BockovenJ等人对小学生体育课渗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