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学生满意度提升途径研究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高职院校学生满意度和学生社团的相关概念,并分析了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相关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满意度学生社团中图分类号:G71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5-0126-01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是提升学生能力的主要平台,学生社团的建设程度影响了学生对社团的满意度,影响社团的发展,因此,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必须注意学生社团的质量建设。本文主要探究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建设以及建设中的影响因素,最后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一、学生满意度和学生社团的相关概念学生满意度,具体来说是一个心理意义上的抽象概念,满意度体现出一个人的心理需求程度,属于一种较高层次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需求。有关调查指出,学生的满意度是指大学生在消费产品时,由于产品的质量或是服务达到学生的预期期望值,学生就会感到很满意。高职院校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调查学生对学校某方面的满意度,根据满意度的实际调查情况进行分析,以解决学校存在的问题。学生社团是高职院校的“第二名片”,在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精神、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是学生了解学校的第一途径,学生社团的建设状况关系到学校的发展。[1]二、高职院校社团影响学生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一)管理理念缺乏将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看成一个企业,这个企业的管理若不到位,将会影响社团的竞争力,不利于社团之间的竞争。由于高职院校的成立时间太短,主要精力放在了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新校区建设方面,对于学生社团的管理力度较小,且经验不足,还处于研究和发展阶段,这会影响到学生对社团的满意度评价。(二)社团文化意识不强高职院校的建校时间不长,社团尚且处于正在建设的阶段,且文化积淀少,没有形成社团的品牌建设意识,社团的活动层次并不高,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加之学校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教学管理和小区建设上,对于打造社团的品牌和文化意识不强,使得社团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达不到学生满意度。(三)发展持续能力弱由于高职院校的兴起,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规模逐渐壮大,社团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社团管理者并没有制定相应的社团发展规划,人员选拔机制,再加上学校成立时间短,没有文化积淀,即使制定了相关制度,也没有得到规范执行,使得学生社团的凝聚力不强。另外高职院校的课制很短,而且课程比较紧,学生时间少,因此,大多数学生都不会加入社团。再者,社团的活动时间大多与高职院校上课时间相冲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學生社团的发展,以上三个原因说明了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四)社团软硬件设施缺乏就目前而言,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建校期间,没有做好生源估算,建设的活动场地偏小和偏少,社团的场地缺乏、设施缺乏,使得社团活动影响力大大减小。另外,学生社团软硬件设施的缺乏会降低学生对社团的满意度,不利于社团吸收新成员。(五)社员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由于高职院校的课制较短,一般只有三年,很多学生在第二学年就已经搬出学校,外出实习。学生在校时间不长的因素影响了学校社团的建设,新生和老生相处时间不长,再加之高职院校课程紧张,社团老生和新生相处的时间大大减少,这些原因会使得社团成员无法进行有效沟通,降低了学生对社团的满意度评价。[2]三、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学生满意度提升途径(一)明确社团定位学生社团的存在是弥补共青团的不足,学生社团是共青团的拓展,是协助共青团完成成长服务、实践育人、组织建设、思想引领的工作目标。根据上文分析,学生社团的定位必须符合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不和高职教育体系相冲突,找准契机跟上节奏。(二)创新发展模式高职院校应将学生社团作为学生的“第二堂课”,学生社团也应做好和课堂教育的衔接,这样能保证社团活动与课程制度不冲突,并且能吸收更多的学生进入社团。另外,需要增加社团的软硬件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