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机制研究[摘要]新时代大学生党员被寄予的期望值不断增加,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学生党员教育的针对性,持续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和难题之一。通过建立发展培养考核机制、实践服务机制、培训保障机制和建立全员联系学生党员机制,形成合力,切实发挥“十大”育人体系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中的作用。[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机制[作者简介]陈勇(1976-),男,汉族,湖北随州人,现担任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讲师,《二工大报》主编,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生思政、校园文化。[中图分类号]D26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031(2020)04-0039-02大学生党员应该是大学生中的佼佼者和骨干力量,新时代大学生党员被寄予的期望值不断增加,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学生党员教育的针对性,持续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和难题之一。一、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调查情况评价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需要具备三个方面条件:一是大学生党员必需的能力和品质;二是大学生党员在校园中的表现和影响;三是其他群体对大学生党员的评价和认可。鉴于此,开展了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访谈和查阅相关报告,对于大学生党员的基本评价如下:(一)大学生党员思想端正,但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一般关于入党动机,大部分大学生党员表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追求,对于理论知识学习的态度,学生党员普遍表示自己能主动学习或按照组织要求积极努力学习,对于理论指导实践的效果,超过一半的同学表示非常有效或者有效。特别是对于对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看法,所有的学生党员表示充满信心。但从对非党员学生的调查发现,非党员学生普遍对学生党员的作用发挥感到一般,甚至有些学生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不清楚身边哪些同学是党员,还有少部分的被调查学生反映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从未得到过学生党员的帮助。(二)部分党员工作能力一般,号召力不强在针对非党员学生的调查中发现,一些学生党员在生活中发挥作用不够,没有起到模范和表率作用,带头作用不明显;有些学生党员缺乏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对集体活动参与的积极性降低了,还有部分党员工作能力一般、号召力不强,在团学活动中缺乏威信。二、影响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原因分析通过以上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党员在入党前后变化还是很大,部分大学生党员在入党之后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达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要求和期待,甚至对党的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重发展轻培养,发展后教育管理有所松懈近年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已经开始从数量向质量转变,特别是在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有些高校基层党组织中设立了专职组织员,主要职责是做好发展党员、党员教育管理等工作,应该说高校基层党组织在队伍建设上力量更强了,职责更明确了,但与此对应的是任务更重了,要求更多了。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到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确定为后备发展对象,各种环节的考核要求更细化了,所有发展前的培养教育考察环节要求记录详实、完备,因此,成功发展一名学生党员,从事党务工作的老师们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当学生发展成为预备党员后,老师们也有一种觉得过关的感觉,精力又开始转到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中。此后,大学生党员已经进入高年级学习,开始关注就业、实习、考研或者出国等更多提升自我的实际需求。因此,发展后的培养教育更多的有赖于学生自我管理。发展前层层把关,而发展后关注度就下降,这是高校学生党建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二)支部建设不力,战斗堡垒作用不明显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大多由辅导员担任,但也有部分支部由学生党员担任,不管是辅导员还是学生党员,往往存在经验不足,理论水平不高等问题,在支部组织生活上,要么简单地以团学活动代替,要么就是照本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