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注重体制机制,为构建和谐龙江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口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当前,人口发展已经处于历史的新起点,将人口计生工作置于科学发展观指导之下,注重体制机制建设,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龙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一、人口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变量人口规模影响经济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据经济学家的计算,人口增长1%,需要经济增长3%左右,才能维持现有人口的生活水平。实现扩大再生产和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只有两条路径,一是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二是提高生产力水平。黑龙江省是较早进入低生育水平的省份,人口的有效控制,使全省人口规模始终稳定在3800万左右,总和生育率降至1.3左右。人口规模的稳定,使人均占有优势得以长期保持,形成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环境。人口素质影响文化软实力。人是生产力最能动、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的创造力是文化软实力的标志,它来源于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黑龙江省是人口规模适度、人才资本存量较大的省份。据统计,全省15岁以上国民人均受教育水平为8.3年、文盲率为4.81%;婴儿死亡率为10.96‰,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2.37岁,上述指标均处于全国较好水平。较高的人口素质经过积累式的发展,形成了“大庆铁人”精神,战胜高寒禁区的“北大荒”精神等文化力,鼓舞几代人在北疆沃土上辛勤耕耘,奋发向上,推动生产领域技术创新,提高了科技贡献率。人口结构影响社会和谐。人口自然结构是影响人口再生产类型变化的重要因素,与人口的文化、产业、城乡结构等共同影响社会和谐发展。黑龙江省人口结构性矛盾开始呈现。一是人口老龄化步伐呈加快趋势。据统计部门2020年人口抽样调查统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计,全省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8.06%,五年时间上升了1个百分点。人口总抚养比为28.32%,其中少年儿童抚养比为17.97%,老年人口抚养比为10.35%;二是出生性别比升高趋势明显。2000年全省出生性别比为107.52,2020年上升到108.81。人口结构性矛盾如果积累到一定程度,势必影响到家庭和社会的稳定,甚至会危及到人口安全。人口分布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导航图,影响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按照人口功能区划,人口活动的地域空间可分为四种类型,即:人口集聚区、人口稳定区、人口限制区和人口疏散区。不同的人口功能区承担不同的发展功能。哈大齐工业走廊是人口集聚区,要实施产业与人口同步集聚政策,扩大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三江兴凯平原是人口稳定区,要在推进土地集约经营的同时,引导人口相对集中分布,改变分散的传统农业定居模式,推进农村乡镇城市化进程;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人口限制区,要以恢复生态功能为主,统筹安排和优化人口经济活动;国家各类自然保护区、湿地、土地沙化严重地区、江河源区、水库周边地区等为人口疏散区,要实施“生态移民计划”,迁出人口,恢复自然保护区的原生态景观。综上所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就必须统筹解决人口发展自身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统筹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把全省人口调节到最佳状态,形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二、完善体制机制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关键客观把握形势变化,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成为事关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和根本性问题。要通过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工作之中,为促进人口和谐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源泉。(一)推进稳定低生育水平长效机制建设。要紧紧围绕重点在农村,难点在流动人口,关注点在人口“大”市、出现“负增长”的市、流动人口较多的市的思路,加强分类指导,促进平衡发展。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立法,细化自由裁量权,加大对重大案件的预防和监督力度。把高端倡导作为人口计生工作纳入获得实际支持的最佳路径,充分发挥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人口理论教育职能作用,形成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的氛围。推广牡丹江市的“KIC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