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机制探析摘要:当前,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十分迫切和重要,探索和建立对应的培养机制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培养对象的选拔、培训、考核、激励等多个环节,其培养机制应该包括科学的选拔机制、系统全面的培训机制、严格的考核机制以及有效的激励机制等。关键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青马工程;培养机制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20)30-0154-02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一代担负着振兴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加快发展的重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十分重视青年一代的教育和培养。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8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党的事业离不开青年,青年成长更离不开党。”2020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指出:“要从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高度,抓好大学生理论学习,在广大青年中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2020年5月15日,团中央正式启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高校作为教育和培养青年的重要阵地,开始大力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一般而言,涉及培养对象的选拔、培训、考核、激励等多个环节。一、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重要性纵观党的发展历程,之所以能够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就在于她总能够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1]。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不可避免地受到世界性信仰危机的渗透,加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青年大学生中出现一些世俗化、庸俗化、功利化、多元化等倾向,呈现出复杂的态势,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了时代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和历史的挑战[2]。因此,在高校中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加强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和理论教育,帮助其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国家的兴旺发达,事关青年的健康成长,是高校必须重视和面对的任务。二、高校青马工程的选拔机制(一)高校青马工程的培养对象共青团中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中指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重点培养对象是大学生骨干、共青团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3]。高校青马工程实质为大学生骨干培养工程,培养对象主要包括各级各类学生干部、学生社团骨干、学生党员和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学生理论学习骨干以及在学术科技、创新创业、志愿服务、文化体育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二)建立科学的选拔机制青马工程应建立科学的选拔机制。一是要注重区分培养对象的层次。根据培养对象认识和能力上的差异,分别由校、院设立高、中、初级培训班,分级培养,分层选拔。其次要确定严格的选拔标准,一般而言,政治立场、群众基础、综合素质、是否具备上进心等均在考察之列。一方面,着重吸收政治立场坚定,群众基础良好的学生骨干加入,如要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信仰马克思主义,作风正派,受到同学的好评和认同;另一方面,要着重选拔综合素质突出的学生干部、社团骨干、入党积极分子等参加培训,如学习成绩优良,承担一定的社会工作,组织协调能力突出,积极进取等;此外,一些在学术科技、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等方面成绩突出,在学生中起到较好的典型示范作用,在学生中产生较大影响的也应在选拔之列。最后要拓宽选拔渠道。可采取学生自愿申请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自愿申请为主,组织推荐为辅。通过发布招募公告,公布选拔标准,接受自愿报名,与此同时,熟悉情况的团委老师可物色符合要求的选拔对象,经公示无异议,直接推荐参加培训。三、高校青马工程的培训机制(一)高校青马工程的培养目标[3,4,5]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旨在通过系统化的理论学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