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第一学期电子备课表鄞州区惠风书院2020学年第一学期电子备课表学科_____语文_______备课教师__四年级语文备课组__课题观潮课时2教学目标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教学难点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1.同学们,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观潮)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读后释题课题《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方的潮水?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1)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盐、屹、昂、顿、鼎、沸、贯、浩、崩、震、霎、余”的读音,并组词语。(2)书写“潮、据、堤、阔、盼、滚、顿、逐、渐、堵、犹、崩、震、霎、余”(课件出示5)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来之前”“潮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课件出示9)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第二课时一、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那么潮来之前又是什么景象呢?2.深入学习课文3、4自然段,感受钱塘江大潮。(1)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2)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3)全班交流,深入体会。重点体会:人声鼎沸教师:怎么沸腾的,能表演一下吗?学生表演:跳着叫着,挥手喊着:潮来了,潮来了教师:刚才的场面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人声鼎沸,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好像开了锅的水一样。理解“水天相接”的意思(看图片指出位置)。看到白线出现时,人群有什么反应?这个场面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你还有什么样的心情?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假如你是一个游人,你会怎样赞叹?(4)教师:是啊,不论是谁,当看到了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后,无不发出赞叹。请你把自己的感受送入课文之中再来读一读。(5)同学们,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呢?(板书:顺序:远—近)三、内化语言,拓展延伸。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教师: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你觉得作为导游应该怎样介绍呢?2.出示小组活动建议:(1)可以选择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中的任意一部分进行介绍。(2)介绍时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加入自己的一些感受或运用资料中的知识,可以一个人介绍,也可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介绍。小结:听了你们的刚才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前往观潮。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继续关注钱塘江大潮,同时也可以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潮来前:风平浪静人山人海顺序:远近观潮潮来时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天下奇观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二次备课或反思课题走月亮课时2教学目标1.认识“鹅、卵”等7个生字,会写“牵、鹅”等1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3.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