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说课稿同兴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组主备人:一、教材分析1、教材分析:《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有关海洋的说明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探索与发现”。文章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海洋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迈入21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正在迎来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新希望。通过读文让学生了解海洋与人来社会关系密切,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以及热爱科学的情愫。本文的显著写作特色是总分说明,纲举目张,条理清晰。2、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理解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领会“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一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承接上文,总领下文的写作手法)(3)、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教学重难点:(1)、理解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2)、认识到保护环境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愫。二、教法学法1、教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教学中,我结合本课特点,准备采取以读代讲的形式,通过朗读、默读、浏览、速读等多种形式,再加上想象、课件、图片的展示等手段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引导他们关注生活,利用生活资源领悟课文,加深理解和体验,认识到保护环境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愫。2、学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小组交流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探究,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展示环节以朗读为主线贯穿读、说、析、品,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三、说教学程序:如何才能达成教学目标,解决重难点?本课教学我安排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脉络,同时精读了课文的第一段(1-3节)。让学生了解了人与海洋的关系十分密切,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布置学生课后收集有关人们开发利用海洋的资料,为第二课时学习做好铺垫。下面着重讲讲第二课时的教学预设。(一)、质疑课题,切入重点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题目入手,借课题设置疑问,切入文本重点,这样的开篇直奔主题,简约高效。它顺应学情,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使学生尽快地进入了学习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课伊始我就借题质疑:为何说海洋是21世纪人类的希望?课文哪个自然段直接告诉我们,请快速浏览全文找出。学生回答后立即出示过渡段:“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引导学生自读,思考:从这段文字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然后抓住“由于”,理解句子的内部关系,并用“因为……所以……”关联词进行言语表述。最后让学生说说这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个环节教学中,我充分运用过渡段展开教学,以抓过渡段这个点,带动整篇文章教学这个面。(二)、精读重点,感悟希望1、体会危机。通过过渡段切入重点后,我要求学生精读重点,感悟海洋带给人类的希望。指导学生默读课文5-8自然段,引导学生先自主阅读,探究海洋为什么是21世纪的希望?人类是怎样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接着让学生同桌交流合作完成如下表格。要点陆地状况如何开发利用海洋矿产然后全班汇报交流,在引导学生体会“危机”部分内容时,我通过文字资料、图片及课外内容的拓展,丰富学生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陆地上资源缺乏。这样“保护海洋”之情自然而生。我是这样进行预设指导:在学生汇报时,结合课文我相机指导体会陆地上出现的危机。预设1:当学生说到能源危机时,我借助资料让学生从文字真实事例里中感受能源缺乏,进而启发学生想象,假如有一天陆地上能源枯竭,人们将会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