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化学创新教育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尤网平摘要:国家提出素质教育的口号后,教育界先后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升华,不仅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民族振兴的需要,更是学生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本文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角度阐述了中学化学创新教育。关键词:创新教育化学创新教育不仅是国家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需要,也是民族振兴的需要,更是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师作为创新教育的践行者和主导者,必须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的创新主要表现在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学方式的创新,以及对学生的评价的创新。另外学生学习观念的创新,学习方式的创新也是创新教育顺利实施的保障。一、教师的“教”1、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学方式的改变主要表现在备课,上课,作业三个方面。备课,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课堂的呈现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已由过去的粉笔加黑板变为现在的电视、录像、投影仪、视频展台、FLASH动画、互联网等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因此教师的备课也由过去的单纯写备课笔记,到现在的要准备各种素材。让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化,把微观的反应宏观化,比如把微观的反应用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上课,首先教师的观念要改变,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老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需要,更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师应建立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有时间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杜绝考什么讲什么,不考的坚决不讲。应把教学内容融入到日常生活的实例中,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认同感,易于接受。比如在新课引入的过程中可以介绍一些史实,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疑问听课。在设疑时要把握好问题的“度”,即梯度和关联度,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小问题,问题之间需有关联性,力求达到合理设疑,达到最大程度的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在新课结束时可以介绍相关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适时引入与化学教学内容有关的最新化学成果,让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研究。作业,在留作业的时候,要有梯度,可以分为基础题,能力题。让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多研究一些,让一般的同学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基本的技能。总之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致力于提高自身的素质,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获得、尤其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建立。2、体现本学科的特点,重视实验教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不仅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更是教学内容的直观体现,但事实上应试教育下的实验不管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都很少,有的学生初三一年下来,一些基本的实验仪器都没有见过,高中三年所做的实验也很少。我认为要想把实验内容教好,并且让实验形象生动直观的体现教学内容,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让学生学会观察实验。比如实验前注意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反应的条件,装置,操作顺序等等;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是否有颜色变化、气体生成、沉淀析出、以及发光、放热等现象;实验后要注意观察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其次,演示实验应教会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学生分组实验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演示实验大部分都是由教师完成的,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规范性操作和规范性用语,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分组实验的操作以及实验现象的描述。对于有些演示实验学生能做的不妨让学生上来演示,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并及时纠正。学生分组实验不仅考察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更要求学生要有合作的能力,如一个同学做实验时,其他同学就可以看看他的操作是否规范并予以纠正,同时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完成实验报告。第三,开放图书馆,电脑房,实验室,让有兴趣的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有兴趣的学生不会只满足于课本的一些实验,有时会有一些自己的独特想法,这时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鼓励,支持和帮助,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创新,敢于创新,并能完成创新。二、学生的“学”首先,学生的学习观念要发生变化。学生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从过去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