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甲午战争鸦片战争八联侵华睁眼看世界维新变法民主共和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中国近代前期的思想解放潮流是伴随着列强侵略不断加深,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而逐渐发展和深化的,其主题是: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一个主题三个阶段一个方向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与繁荣,向西方学习,寻求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一个主题中国向何处去?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的紧密结合“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一个方向向西方学习器物制度思想文化“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三个阶段辛亥革命陈旭麓: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顺乎世界之潮流”了解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了解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中国走向共和的过程;学习目标:重、难点: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思想产生的背景、特点及影响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的世界潮流政治上:反专制制度追求民主政治经济上:机器大工业发展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进入迅速发展阶段思想上:盛行民主、法治、科学等思想世界:世界联系加强,整体世界逐渐形成学习器物学习制度顺乎世界之潮流新思想(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民主共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合作与探究第一课时一、归纳概括主要政治派别主张及其特点二、林则徐、魏源的师夷和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真的能拯救中国吗?为什么?㈠睁眼看世界背景①清朝国势渐趋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②知识分子远离社会现实,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③鸦片战争中,英国的船坚炮利,惊醒了中国的一些先进知识分子;④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扩大,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逐渐传入中国(“西学东渐”)。代表①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②魏源编成《海国图志》,这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书中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意义:“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知识梳理影响:为洋务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特点:师夷长技以制夷背景: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面临内忧和外患。(内:有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阶级矛盾尖锐;外:有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严重)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封建伦理纲常作为治国之根本,采用西方先进科技挽救统治危机)评价:将“师夷长技”思想付诸实践,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特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封建伦理纲常作为治国之根本,采用西方先进科技挽救统治危机)条件: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冯桂芬)⒈早期维新思想①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进行“商战”;②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③政治上: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评价: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但还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主张:㈡维新变法①康有为:1898年出版《孔子改制考》一书,以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②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等,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③谭嗣同:维新派中的激进派,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大胆批判;④严复:在维新理论宣传上贡献巨大,翻译《天演论》,认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的支配。⒉康、梁维新思想背景①政治上:甲午战后,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经济上: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③思想上: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代表人物意义①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②是一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③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