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5考纲下载考纲解读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1.识记识记:荒漠化的概念、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2.理解理解:不同地区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及其防治措施。3.应用应用:针对不同区域的荒漠化问题,提出其合理的防治措施。先知高考先知高考先知高考先知高考6一一..荒漠化荒漠化土地缺少了水分和养分植物就无法正常生长裸露的地面极易遭受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没有植被保护使土壤中水分和养分进一步流失继续发展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即发生土地退化土地退化的形成过程1.土地退化的形成过程实质:土地生产力的丧失实质:土地生产力的丧失实质:土地生产力的丧失实质:土地生产力的丧失72.2.荒漠化荒漠化概述概述①含义:荒漠化是一个动态发展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实质是土地退化。②形成原因: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经济活动动相互作用的产物③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土地沙漠化漠化、石质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次生盐渍化④分布:干旱、半干旱地区部分半湿润地区。⑤影响: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注意:荒漠是一种现象和景观,而荒漠化是一个过程。注意:荒漠是一种现象和景观,而荒漠化是一个过程。注意:荒漠是一种现象和景观,而荒漠化是一个过程。注意:荒漠是一种现象和景观,而荒漠化是一个过程。89二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1.西北地区的范围西北地区的范围地形区范围地形区范围: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行政区划范围行政区划范围: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10阿尔泰山贺兰山三山一高原两盆西北地区地貌单元西北地区地貌单元西北地区地貌单元西北地区地貌单元11西部贺兰山东部地形特征地形区2.2.西北地区的地形西北地区的地形高大的山系和巨大内陆盆地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被描述为“三山夹两盆”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高原辽阔坦荡内蒙古高原123.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为什么会干旱呢?为什么会干旱呢?13印度洋湿润气流太平洋洋湿润气流大西洋、北冰洋湿润气流14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形高原面积广大高山环绕盆地青藏高原隆起湿润水汽难以到达阻挡湿润水汽进入干旱⑴.干旱成因(从位置、地形分析)15⑵.植被景观特色——以草原草原、荒漠荒漠为主植被和土壤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西北植被景观与当地干旱的自然条件相适应16干旱、极端干旱干旱、极端干旱半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贺兰山贺兰山绿洲农业绿洲农业草原畜牧业、灌溉农业草原畜牧业、灌溉农业降水递减,干旱度增加,土地自然产出和载畜量减少17请大家阅读课本图2.2思考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水分条件与植被景观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并分析原因。年降水量:200-400毫米——温带草原;年降水量:50-200毫米——荒漠草原;年降水量:50毫米以下——荒漠地区。→反映降水越少,荒漠化的程度越强。原因: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18192021222324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荒漠化的关系1.1.地理位置:地理位置:2.2.地形:地形:3.3.气候:气候:4.4.河流河流::5.5.植被:植被: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以高原、盆地为主,周围有高大山脉,山脉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降水稀少,蒸发强,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两季。河流少,多为内流河,水量少。流水作用微弱。覆盖率低,主要为草原、荒漠,对地表的保护作用差,多沙质沉积物。显著自然地理特征:干旱显著自然地理特征:干旱景观:以草原、荒漠为主景观:以草原、荒漠为主25三.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1.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脆弱的生态环境脆弱的生态环境本身就具备荒漠本身就具备荒漠化的威胁化的威胁脆弱的生态环境脆弱的生态环境本身就具备荒漠本身就具备荒漠化的威胁化的威胁26(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