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学校生命教育——湖北工程学院国培计划学习有感梁卓非2014年9月,我有幸成为湖北中小学农村教师国培计划的一名学员。在这次的培训学习中,我在湖北工程学院聆听了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李道友教授讲的《增强生命教育意识,提高安全教育效果》这节课,引起了我的共鸣,让我久久不能忘怀。长期以来,我国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学生对“死”缺少最基本的了解和思考。一桩桩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引导学生走出生命的误区,教育他们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已成为现代教育不可忽视的一环。我国急需在校园中开展生命教育。,李教授说:“据教育部、公安部等调查显示:我国在校学生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达1.6万之多,即平均每天就有40多名学生不幸身亡。有专家指出,通过生命、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是可以避免的。”自1996年起,我国就建立了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制度,将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有的学校甚至还规定了安全教育周、安全教育月,一些地区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具体要求,分年级编写了一部分教材,供中小学使用。这些举措都说明了我国对中小学校安全的重视程度在逐渐提高。但即便如此,学生安全事故依然不断:据中共昆明市委公布2014年9月26时14许,昆明市明通小学发生一起学生踩踏事故,造成6名学生死亡,26名学生受伤。2014年10月29日晚,湖北省孝感生物工程学校(孝感农校)一高中一年级学生持刀捅死同班同学3人。2014年19日上午8时左右,山东省蓬莱市潮水镇一辆货车与面包车相撞,导致12人死亡,包括11名儿童与1名司机,另有3名儿童受轻伤。而涉事面包车系一所幼儿园负责人雇佣。每次的悲剧发生后,领导该免的免职,校车该安检的安检。可事实上,当每次安全事故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淡忘的同时,提高安全教育的意识也被人们逐渐的淡忘了。换句话说:领导的免职,校车的安检只是成了悲剧发生后一种化解舆论压力的应急之举,一种“善后”的手段。我们不愿意看见悲剧,因为事后的弥补在悲剧面前总是显得苍白无力,但我们更不愿意看到类似的“形式主义”的检查、监管。如果我们每一个公民不彻底地从思想上、骨子里增强生命教育意识,提高安全教育效果的话,我们将还会有更多的悲剧发生。我认为,要提高学校的安全教育效果,就必须要增强人们对生命教育的意识李教授也以青少年自杀为例,阐述了安全教育呼唤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原因之一:不只是个人的心理问题,更多的是一系列的生命困惑和生命困顿。诸如:如何面对贫困对生命成长的挑战;如何处理理想社会与现实状况的矛盾所带来的悲观、绝望;如何从只注重当下享受、失去理想和目标的生活状态下超拔出来;如何扩大自己的生命视野以超越对生命的自私而狭小的理解。原因之二:生活感觉高于或重于生命的存在。在传统社会,许多人都认为生命延续要重于生活状态,所以,再苦再累再困难也都要好好地活下去,是谓“好死不如赖活”。而许多现代青少年则往往认为,生活状态如何要重于生命的存在,他们想的是无享受的生活不如不生活——放弃生命;是谓“赖活不如好死”!原因之三:对“死亡”缺乏正确的认知。生老病死是大家必须面对的重大人生问题。但我们的教育一直在回避死亡这个题目,如:奶奶去世了,你会告诉孩子奶奶“睡着”了;亲友突遭变故死亡,你会对他的孩子说,他去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这是对“死”的最大误导。企图自杀的青少年对死亡的概念比较模糊,部分人甚至认为死是可逆的,暂时的。他们之所以自杀,有些是因为自己不懂得生命的宝贵、害怕面对挫折,但更多的孩子不知道也从没想过死对自己和亲人意味着什么。原因之四:教育的异化。现代的教育系统有一个非常大的缺陷:教育功利化。导致生命教育的缺位,抑制了现代人之生死品质的提升,并导致了严重的青少年“生命困顿”。世界著名意大利幼儿思想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世界上最可贵的是生命,生命教育是安全教育的基础。生命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