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幼儿教师应如何避免走进职业倦怠状态VIP免费

幼儿教师应如何避免走进职业倦怠状态_第1页
1/2
幼儿教师应如何避免走进职业倦怠状态_第2页
2/2
幼儿教师应如何避免走进职业倦怠状态人们的行动总是由一定的动机所驱动的。当人们对所做的工作没有兴趣或缺乏动机,而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对工作感到厌烦,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从而导致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的降低,这种状态就是职业倦怠状态。在我们对幼儿教师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发现,有23.4%的幼儿教师不同程度地处在职业倦怠状态中,她们常抱怨“工作没劲”,“工作单调乏味”,“工作繁杂辛苦而毫无成就感”,“园领导水平低而未能调动起我们工作的积极性”等等。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幼儿教师对幼教工作的情感和精力的投入,而且还影响她们教育能力的发挥和发展;不仅影响幼儿教育的质量,而且对幼儿及幼儿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也会有极大的危害,所以我们幼儿教师要尽量避免走进职业的倦怠状态。那么,幼儿教师应该如何避免走进职业的倦怠状态呢?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许多幼儿教师想到的首先是“园领导要改变领导作风,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福利待遇”“减轻工作强度(如减少每班幼儿的人数等)”等等。我认为,这些方面的改善固然重要,但这些因素仅仅是导致职业倦怠的外因,而不是内因;因为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每所幼儿园的教师都存在非常喜欢幼教工作的和非常厌倦幼教工作的两种极端情绪者,就算是在一些福利待遇很好的幼儿园,如银行系统的幼儿园也同样地存在着相当比例的教师对工作感到厌倦,而相反一些福利待遇相对较差的街道或企业幼儿园里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十分热爱幼儿教育工作的。所以我们认为,一个幼儿教师会不会出现职业倦怠状态,关键不在于上述所列的那些“外因”,而在于幼儿教师的“内因”,即幼儿教师的职业需要,职业兴趣,职业追求等。从长远来看,幼儿教师要想真正避免走进职业倦怠状态,就必须从改变“内因”着手:1.努力形成自己的职业特长。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那些对工作总是充满热情,并有强烈的职业自豪感的幼儿教师,有75.3%是因为她们在幼儿教育工作方面有自己的特长,比如,教学特长——她们在语言、计算、美术、音乐等教学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长,有些教师不仅在本园、本市,而且在全省也有自己的优势;有些教师则在幼儿教育研究、在幼儿教育研究方面有自己的特长,论文经常在园、市、省里获奖,并且时不时还有论文发表在报刊杂志上。这些教师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职业特长,在园里园外就有了不可替代的位置,所以工作的自豪感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只有形成了职业特长,才会在竞争的找到自己的位置,工作起来才会有成就感、优越感;也只有这样,工作中的“苦”才会真正变成乐,工作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2.精通自己的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只有精通了自己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才能对自己的工作产生胜任感、轻松感,才不会为工作所累,工作才会从真正意义上变成一种精神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调查发现,热爱幼教工作的教师百分之百的都认为自己能胜任幼儿工作的。而对幼教工作缺乏热情的教师中有33%的人觉得工作有点力不从心,有11.5%的人觉得工作很吃力。3.把幼教工作当作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来做。幼教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劳动。因为幼儿教师时时面临教育对象、内容和情境的差异和变化,她们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才能把工作做好。也只有把幼教工作当作创造性的工作来做,这项工作才会有吸引力,才会充满乐趣;相反,把日复一日的幼教工作当作单调不变的、机械的重复,一个教案十几年、几十年不变,这当然会使工作变得乏味而无生气,甚至变成一种单纯的体力劳动。创造性地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工作质量,而且从心理卫生角度看,创造性地工作,还可以提高人们工作的兴趣,转变人们工作的被动状态。要创造性地从事幼教工作,一是要使“课”常上常新;二是要不断地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你的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进行教育研究能给我们带来成就感、充实感、满足感,进行教育研究还会使得我们的教育工作变得充满挑战性和乐趣——只要你去进行研究,你就会发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幼儿教师应如何避免走进职业倦怠状态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