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后农业收税时期政府的重塑摘要。今年随着中央取消农业税政策的逐步落实,我国农村地区即将全面进入后农业时代。作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线指挥者,乡镇政府面临着新的考验。如何实现乡镇政府的有效转型,成为这一时代的历史课题。本文拟在评述目前乡镇运行现状的基楚上,提出笔者对这一问题的一些见解。关键词:后农业税时代;乡镇政府;重塑一、身临困境:后农业税时代的乡镇政府之痛1.乡镇财政乏力,基层政府运转困难。在农村税费改革推行之前,乡镇财政的运转主要是靠收取农民的“三提五统”、共同生产费、以资代劳来维持。税改后,这些项目逐步被取消,向农民“乱伸手”的口子被堵死,而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工商业的发展又很不充分,除了为数不多的乡镇有一定的工商税收外,绝大多数乡镇财源税源很少,有的乡镇工业税收几乎是空白。但乡镇事权与财权却严重不相称,原由乡统筹费开支的农村义务教育、优抚、乡级道路建设、农村医疗卫生等都要列入乡镇财政开支范围,在收入减少的同时支出项目增多。再加上,乡镇财供人员多、债务负担沉重等历史原因,使得乡镇政府支出居高不下,收支矛盾突出,运转困难。2.乡镇债务包袱沉重,形成农村发展的瓶颈。目前乡镇政府负担的债务,主要是由投资公益事业、各地兴办集体企业向金融部门贷款、拖欠乡镇干部工资、垫支上交税费、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达标工程”、向社会高息借贷等形成的。这些债务形成时间长,原因复杂,解决起来难度较大。特别是减免农业税后,可用于化解债务的资金骤减。而且乡镇财务管理混乱,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甚至造成资金无端流失。这些都使得乡镇债务负担“积肿难消”,从而影响乡镇一级基层政府正常运转、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3.乡镇干部角色转换尚未到位。一是乡镇干部的能力素质与农民群众的时代要求还很不适应。取消农业税后,随着中央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群众有关增加自身收入、改善生活第1页共4页质量、改变家乡面貌的愿望日益强烈。而大多乡镇干部能力素质有限,再加上基层干部培训制度的缺失,造成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水平低,尚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新需求。二是出现了工作真空。原来乡镇干部基本上主要围绕土地转、围绕农民转、围绕税费转。取消农业税后,不少习惯了传统指挥、命令方式的乡镇干部,一下子没有了抓手,进而出现茫然失落、消极等待的心理。4.乡镇配套改革落实不到位,支出压力大。一是自身人员分流不到位,人员支出压力大。二是上下改革不同步,额外行政性并未减少。上级政府仍习惯于将各项具体任务指标分解至基层,有时甚至滥用“一票否决”给乡镇一级公职人员施压,而又不予以具体指导和资金支持,加重了乡镇政府的负担。5.乡村组织呈弱化趋势,政府在某些领域出现权力缺位,社会管理风险显现。农村税费改革以来,乡镇政府的机构改革主要围绕撤乡并镇、裁减冗员、人员分流展开。这种“减人减事”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是减少了乡镇政府的财政支出,但客观上也造成在一些乡镇政府应该觉察和处理的领域出现管理真空,从而致使乡村组织因权力弱化而无力有效应对农村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如黑恶势力向农村渗透等问题)。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政府正常运转所需的经费无法得到满足,乡镇财政枯竭,必然会进一步削弱乡村组织的社会控制能力,降低乡镇政府应对社会风险的能力。6.兴办农村公益事业的力量更加薄弱。免征农业税后,乡镇财政无力满足大量的公益事业建设资金需求,一般只能通过“一事一议”的渠道解决。但由于农民对公益事业的认知程度不一,加上集体意识淡薄和小农意识影响,出现了“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现象。同时,标准低、数额少,即使议成了也与实际需要相去甚远。另外,统筹城乡发展的公共财政体制尚未建立,政府对农村公益事业的支持又跟不上,从而造成这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许多公益设施老化陈旧却无人无钱整修,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很难得到改善。二、探寻出路:全面重塑乡镇政府面对“后农业税时代”乡镇运转面临的诸多困境,我们应第2页共4页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加以应对。笔者认为,我们要从改进乡镇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