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欧阳修作者: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古文运动领袖。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本文是作者被贬滁州时所作。他虽被贬,却能以积极的心态当好他的地方官,为百姓做事。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附:唐宋八大家)关于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曾参加了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推行“庆历新政”,不久在政敌的打击下,改革失败,范仲淹等降调外任。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作为执政者的反对派,有很多政见要说,有满腹的抑郁不平要发泄。但现在只能从侧面含而不露地表示。本文与《丰乐亭记》是姊妹篇。字词理解与翻译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环绕滁州城山谷茂盛的样子幽深秀丽从在山上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sēng)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的。靠近(~近,~危不惧)在造,建造命名(动词)命名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很少的酒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就(造饮~尽,未百步~返)情趣寄托领会1、想一下,能否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并用它造个句子。形容人别有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形容人别有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3、这一段的段意是什么?写醉翁亭的环境和命名缘由。项庄舞剑,意在沛公。2、根据《鸿门宴》的故事也流传出一个类似这个意思的俗语,叫什么?这句话被用到多种场合,你能举出几例吗?这句话被用到多种场合,你能举出几例吗?例: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例: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借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此干涉别国内政。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zhāo)暮也。像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云气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的时候,就是山中的早晨和傍晚。雾气聚拢昏暗阴暗可译为“那”散开山谷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野花开放,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出来,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进山,傍晚归来,四季的景物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香花茂盛,繁茂开放尽研读第二段1、此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描写抒情2、描写的是什么景,抒发的是什么情?景——写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情——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4)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是写景的好方法,本段抓住四时的景物特征,分别是:春:,夏:,秋:,冬:。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yǔ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chú)人游也。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由大人馋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这是滁州人在游览。背腰背弯曲带,领(扶老~幼)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