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学反思《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致普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这是一篇文言文,也是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初次学习古文,学生感到很新鲜。他们的心理都充满了好奇,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我把这篇课文的设计定位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上,在教学时,我重点放在朗读上。但古文毕竟与现代文不一样,要想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语感来,是很难的。所以,我首先范读了一遍此文,然后让同学们模仿着读,可大部分同学还是不会读,于是,我又把每一句的停顿告诉他们,让他们用斜线标上,我又范读,再让学生练读,就这样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学生终于会读了,读出来一点古文的感觉。学生能把古文读好了,理解也就加深了,这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入情入境地品味。品味够了,我就抛出本文的中心问题:读了文章,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他是个怎样的人?学生轻松地回答了问题:知道了杨氏之子巧用姓氏作答;还将‘‘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与“孔雀是夫子家禽”作比。使学生理解了杨氏之子语气委婉表现出的幽默与礼貌。学生理解了内容,我又让他们小组对读。一组读杨氏之子,一组读孔君平,再换着读,从读中进一步明白了“未闻”之妙用。这种对话式地读,不但能加强学生的趣味性,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通过学习此文,我看同学们对学习古文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也找到了一些教文言文的方法,虽然粗浅,但对今后的教学也是很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