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鲁迅)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世说新语》之元方1、注意正音和句读。2、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要求:朗读课文细读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好同行,约好正午(见面),正午过了那个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就不再等候离开了,陈太丘走后那人才到达。元方当时才七岁,在门外嬉戏,那人问元方:相约而行。期,约定到达才嬉戏放弃离开“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了你好久你不来,他已经离开了。”那人便生气的说:“(你父亲)真不是人,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对别人父亲的尊称通“否”等待不是丢下,舍弃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元方说;“你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你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就是没有礼貌。”那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己家的大门。拉回头看信用就我爸爸惭愧文言文的翻译本课学习技巧——补充省略的成分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把文中缺少人称的句子补充完整友太丘元方友君家君家君尊君尊君君君合作探究:1、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何不同?2陈太丘的朋友是怎样的人?3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谈谈你的看法。《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与少年有关谢道韫的聪慧元方的聪敏《王戎评李》王戎的聪明朱子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信诚信、信用“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礼古代: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今天:“尊重”原则“遵守”原则“适度”原则“自律”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