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到深处是执着今年87岁的陈国新先生已是鹤发苍苍,但他神采奕奕,声若宏钟。回望复旦附中的课堂上,他总是情绪激昂、面红耳赤地说、教……他那闪烁着坚毅和睿智的目光,专注于地理教学和地理实践活动的劲头,还真有点“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之味,这是他最幸福的时刻。一、“三课融合”教学思想,诙谐幽默教学风格可以说,陈先生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独具魅力的教学风格历久弥新,至今仍可作为地理教师学习的榜样。他主张“教无定法,教学多术”,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课内与课外、小课堂与大课堂、校内与校外、科研与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教学形式多元化,乐教乐学的必修课、选修课和课外活动密切结合的“地理三大板块融合”的教学新思想。陈先生一直认为:选修课、必修课和课外活动是相辅相成、互融共进的。他开设选修课和地理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使每位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能进行学习,并可随时考察自己的知识吸收能力、消化能力、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发展个性、形成特色。他主张参加这些活动须以自愿原则,同时又要使每位学生有得到培养的机会,所以,活动的组织就要体现多种形式和多层次适应个性的需求。例如,陈先生在80年代尝试开设的选修课有海洋开发的今天与明天、天文、环境科学和GIS等,以此保证当时学生的选择所需;而他与同仁在那时开设的天文、地质、气象、海洋、环保等社团类小组则可满足部分对此类领域有兴趣爱好的学生参与;对于个别对地理科学有强烈爱好的孩子,他还会与学生讨论,形成符合学生独立研究的某个小课题。这三个层次又可分为提高型和个性型,可刺激并引导学生形成一种自学的学习动机和求知的强烈欲望。总之,除基础课学习,在地理素养培养上,陈先生的立体化实践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记得刚进学校时,我们常去听陈老师的课,他上课风趣幽默,课堂形式更是丰富多样。难怪学生说“听他的课是一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种享受”。幽默需要即兴的灵感与发挥,而激活了的课堂,更是处处闪现幽默与创新的火花。如在课堂中引用上海知青杏宝刚在新疆阿拉山口气象站工作写的一首诗“狂风梳头雪洗脸,笑饮冰水心里甜,自力更生样样有,万古荒滩变乐园”。阿拉山口是我国著名“风口”,俗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吹到冬”。语言之风趣、手势之形象、板图技能之精艺都使陈先生的课堂满是魅力。对此,陈先生将它归纳为“三练”,即:练“嘴”上工夫——重视演讲技巧和幽默艺术的锻炼;练“手”上工夫——写教学札记、教学反思或教学论文等,笔耕不辍;练“眼”上工夫——坚持学习先进文化,提高鉴赏水平,形成含英咀华的悟性与见识。陈先生在教学大纲以外,以多种形式和多层次的活动启发学生的求知欲。他的第二课堂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索新知。例如,1980年上海出现了凉夏,气象小组仔细观察各种物候现象,发现蝉比往年早结束鸣叫,校内的几株桂花在8月中旬就开花了,比往年早了一个月,以此说明夏季凉得早。天文小组于1994年7月17~24日期间,用望远镜观测了彗木碰撞的壮观景象后,开展研究讨论,大家就联想月球上的环形山,地球上的陨石坑,恐龙灭绝等一系列现象,也有学生提出“有朝一日,地球也可能被撞,并带来巨大灾难,因此,人类应防患于未然”。在陈先生指导下,1986年复旦附中选派了3名天文兴趣小组的学生去海南三亚和广西北海观测哈雷彗星,拍摄了大量照片,留下了珍贵的地理研究资料。后来,这几位学生分别考入全国重点大学攻读天文物理专业。一次,美国航空宇航局在中国中学中征集《零星搭机》计划,当时学校天文小组的一名学生,撰写了“太空辐射对药物的影响”一文,被主办方作为“后备方案”获选,实践证明他的论述是正确的,该生被邀请参观休斯敦航天中心,之后又被保送复旦大学物理系。陈先生也因此获得过诸如“航天科普优秀辅导员”等荣誉。二、激活地理学习兴趣,培育学生创新素养陈先生认为“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能提高感知觉的感受性;兴趣可训练形象记忆的能力;兴趣可激发想象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