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多元智能构建下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摘要】本文论述了用多元智能理论去构建职业院校学生社团的原因、方式及作用,从而更科学合理地构建职业院校学生社团。【关键词】多元智能构建社团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的霍华德·加德纳教授于1983年所提出的,多元智能主要包括逻辑智能、语言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运动智能、自然智能。这一理论注重了人的个体差异,认为每个人的智能是先天潜质不同,我们可以通过发展一个人的最佳智能,从而更好地进行培养。以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生社团虽多却乱,不能充分发挥社团本身的作用。就社团的发展而言,呈现出一种盲目性,表面上有“百团并存”的局面,但却表现出“百花凋零”的趋势,究其原因,学生组建社团大多只凭一时的冲动与兴趣,学校也仅仅把社团作为一种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一种形式,从根本上缺乏一种科学理论的指导,缺乏一种结构上的合理构建,缺乏一种学生社团为学生智能服务的理念,这就出现了诸多一时之间“团起团灭”的这一现象。多元智能的理论,为科学构建我院学生社团提供了理论的依据。一、用多元智能理论科学构建学生社团的原因(一)从学生心理的需求分析,不同智能社团的成立,满足了学生不同心理需求。遵循了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诺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第一,生理需要;第二,安全需求;第三,尊重需求;第四,归属与爱的需求;第五,自我实现的需求。在高职学习的三年期间,除正常的学习之外,学生都有着自己的个人爱好,他们都想通过参与社团这一形式,实现自己对个人爱好的追求,发挥自己的特长,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以巴音郭楞职院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笔者发现,学生想参加社团的积极性很高,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参加各类社团活动,男生的爱好大多集中于运动类与竞技类,女生的爱好大多集中于艺术类。比如有的学生对武术感兴趣,他们通过参加武术社,希望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能学到一些武术的实战技能,从而实现他们个人爱好的追求。他们虽有不同的基础,但有相同的爱好。可见,学生通过参加各类社团,在社团活动中,展现个人特长,体现个人价值。(二)从社团状况来分析,用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学生社团,符合我院现实情况。我院现有学生社团25个,但社团活跃性不强,院团委只有3名专职管理人员,人手有限,往往社团管理不到位。25个社团,也需要25名专业指导教师,现在我院专业指导教师严重不足。社团各自为政,社团之间协作开展活动能力不足,很多社团可持续性发展不足,出现了大一多,大二少,大三无的现象。很多社团随着一届学生的毕业而解散,后备人才培养不够,社团的发展没有延续性。社团宣传力量分散,宣传不到位,新纳人员少。而通过多元智能的理论,可以把现有社团整合为8大协会。院团委只负责管理8大协会的管理者,8大协会组织管理好各自的社团,积极发展并壮大自身。这样,专业指导老师也只需要8个,减少了指导教师的配备。同时,8大协会在院团委的指导下,统一宣传,以张贴海报,社团纳新,广播宣传,教师引导等多种途径,积极开展宣传工作。这样,8大协会的成立,能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对社团进行有效管理。二、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科学构建学生社团我们应该把现有的25个社团,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8大智能分为8大协会,分别为:第一,根据语言智能,成立传播协会,包括馨雨文学社、新闻社等;第二,根据逻辑智能,成立科技协会,包括计算机社与发明创造社等;第三,根据运动智能,成立竞技协会,包括篮球社、排球社、乒乓球社、棋艺社等;第四,根据空间智能,成立才艺协会,包括书法社、绘画社、摄影社等;第五,根据音乐智能,成立音乐协会,包括楼兰乐团、民乐团等;第六,根据人际智能,成立人际协会,包括礼仪社、青年志愿者协会(二级协会)、青马社等;第七,根据内省智能,成立心理协会;第八,根据自然智能,成立探索协会,包括环保社、植物研究社等。协会内部要有严格完善的管理制度,职位分工要明确,要定期组织本协会社团开展活动。院团委此资料由网络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