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泛生因子论,融合遗传。19世纪前人类对遗传现象的看法孟德尔G.J.Mendel1822-1884◆奥地利人◆21岁当修道士◆29岁大学进修自然科学和数学◆8年的豌豆杂交实验◆43岁宣读了《植物杂交实验》◆62岁怀着对遗传学的无限眷恋离开人世。◆去世16年、论文发表35年后重新获得认可。32个品种,28000株豌豆“现代遗传学之父”“遗传学的奠基人”两性花:雌蕊雄蕊在一朵花上。如:豌豆花,百合花等。(自花传粉)单性花:雌蕊雄蕊在两朵花上。如:玉米花。(异花传粉)两性花单性花杂交实验的材料——豌豆1、自花传粉闭花受粉2、自然状态下永远是纯种3、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选豌豆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杂交:不同品种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自交:同一个个体或相同品种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例如:植物体中指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符号:×符号:×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形态、结构:如豌豆种子的颜色、形状;生理生化特征:如人的ABO血型、植物的抗病性、耐寒性。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个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豌豆同种生物同种性状不同表现类型豌豆的相对性状11)牵牛花的阔叶与小麦的窄叶())牵牛花的阔叶与小麦的窄叶()22)兔的白毛与黑毛())兔的白毛与黑毛()33)狗的长毛与卷毛)狗的长毛与卷毛()()请判断下列性状是否为相对性状:不是不是是是不是不是1、去雄2、套袋3、传粉4、套袋提供花粉的:父本(♂)接受花粉的:母本(♀)孟德尔的研究方法(人工异花传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及验证得出结论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假说—演绎法观察实验P×F1高茎矮茎高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相关概念:正交、反交如何操作?探究一:如果用高茎(♀)和矮茎(♂)豌豆杂交,如何操作?探究二:子一代的高茎性状只与母本的选择有关系吗?如何证明?显性性状、隐性性状P×F1高茎F2高茎3:1矮茎高茎矮茎787277×相关概念:性状分离探究三:F1中有没有控制矮茎的物质呢?实验过程相关说明P(亲本)高茎×矮茎↓F1(子一代)↓⊗F2(子二代)高茎∶比例接近3∶1①P具有②显性性状是隐性性状是③F1全部表现为性状④F2出现现象,分离比为高茎矮茎相对性状高茎矮茎显性性状分离3∶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探究四: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孟德尔做的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2、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遗传性状在杂种后代中按一定的比例分离呢?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相关概念:显性遗传因子、隐性遗传因子(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相关概念:纯合子、杂合子(3)配子中遗传因子是成单存在的。DdDd(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F1♀配子F2F1♂配子DdD(高)(高)d(高)(矮)DDDdDdddPDDdd×F1Dd配子Dd高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分析图解F1DdDdF2Dd配子dDDdDDDddd高高高矮3:1×Dd×F1高茎豌豆自交实验分析图解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DdddDd配子高茎矮茎高茎杂种子一代矮茎隐性纯合子×测交后代dDddd1:130:34孟德尔第一定律——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及验证得出结论是什么原因导致杂种后代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的4项内容)单因子测交实验设计及验证分离定律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假说—演绎法观察实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植物杂交实验的符号表示P:亲本;♀:作为母本;♂:作为父本,提供花粉粒。×:表示人工杂交过程;F1:表示杂种第一代;:表示自交,采用自花授粉方式传粉受精产生后代。F2:F1代自交得到的种子及其所发育形成的的生物个体称为杂种二代,即F2。植物杂交实验的相关概念1、正交—反交2、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显性遗传因子—隐性遗传因子4、性状分离5、纯合子—杂合子6、自交—杂交—测交7、回交:子一代和两个亲本的任一个进行杂交。练习1、下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1)在该实验的亲本中,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