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德育导师制初探摘要:我国师范生培养是教师进入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师范生培养中德育是成为合格教师的重要指标,为师范生配备德育导师是师范生德育过程中的重要举措,同时,以一种制度制约师范生的德育培养和发展。师范生德育导师制是一种尝试和班主任的延续,也是为补偿现今师范生德育不足与缺陷。然而,师范生德育导师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关键词:师范生;德育导师;制度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20)04-0220-01一、问题背景师范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的主要来源。要培养出优秀的教师,在道德教育方面面临巨大的挑战。“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1]。对此,笔者提出在师范生中设置德育导师制,从多方面引导和培养师范生的道德素养。二、概念界定德育导师制,以“教师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育人模式,对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历辅导、就业创业指导”,是德育导师制的育人模式。为师范生在学习生活、思想修养和心理健康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面、多样化的指导和帮助,就要求“教育——这首先是教师跟孩子在精神上的经常接触”[2]。三、师范生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法实施师范生德育导师制的目的是加强师范生德育工作,更有效地为国家培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社会意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德育导师制主要包括一下内容。1.师范生德育导师的选聘条件师范生德育导师应具有良好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xxx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修养和政策水平,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专业水准,具有热爱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师范生德育导师有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党员干部、专任教师,主要从师范生教育、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优秀青年教师中聘选;师范生德育导师应具有较高的组织与管理水平,从事师范生的管理和德育工作,并投入一定的精力和时间。2.师范生德育导师的工作要求师范生德育导师工作要持之以恒。“道德健康和身体健康类似,通过每天一点点的努力达到健身的目的,不知不觉中就会拥有健康的身体,随时准备行动”[3]。为保障师范生德育导师制实施效果,对德育导师的工作内容有详细要求。师范生德育导师一般兼任师范生党支部书记,指导师范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积极严格地在师范生中发展党员;充分发挥师范生自我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作用,选拔和培养师范生班干,指导师范生创建良好的班风和积极向上的学风,定期开展有关专业方面实践活动;配合学院做好评优评先和师范生奖、助学金的推荐和评比工作;面对师范生从高中到大学再到工作岗位的转变,做好师范生新生的入学教育和师范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3.师范生德育导师的考评师范生德育导师的考评在校党委的领导下,由学院党政领导及师范生德育导师代表组成评议小组具体负责。考评的主要程序:一,个人总结,每位师范生德育导师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规定的考核细则的具体内容与要求认真总结;二,工作评价,师范生德育导师的工作评价由学院党委负责,根据师范生德育导师本学年工作和对所负责的师范生党支部、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分析以及实际情况与绩效进行评价;三,师范生评议,由学院组织召开师范生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师范生对德育导师工作的反映与评价。在考核基础上评选优秀师范生德育导师。优秀师范生德育导师的比例占师范生德育导师总数的15%。学校对优秀德育导师进行表彰,同时给予物质奖励。四、师范生德育导师制实施应注意问题为了使师范生德育导师制度充分发挥,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为合力,我们提出作为德育导师在实践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区别对待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长久以来,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混淆。在引导和教育学生时,把道德问题心理化,把心理问题道德化。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