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生态循环农业建议为进一步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含林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发展生态农业行动方案的通知》(政办发〔20XX〕61号)要求,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着眼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以建设现代农业强县为目标,以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为主要平台,以投入物品减量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物利用资源化、产品供给无害化为主线,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创建生态循环农业示XX县区、示范区、示范企业、示范项目为载体,着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循环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打造富有安吉特色的现代农业。二、发展目标到年,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技术模式广泛应用,无公害供给得到保障,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进一步改善;建XX县区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5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企业25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50个;创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1-2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企业2-3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4-6个,成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XX县区;全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分别达到85%和20%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达到80%以上,其中农业龙头企业、规范化专业合作社实施全覆盖;农物作秸杆利用率、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分别达到80%、97%和75%以上。三、工作重点(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根据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合理调整结构,布局产业,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引导企业提升加工规模和档次,提高农产品原料利用率和科技含量。弘扬农业生态文化,拓展休闲观光第1页共5页农业,促进农业一二三产联动发展。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政策,按照种养生态平衡要求和周边种植业的土地承载、消纳能力,合理安排规模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严格控制畜禽养殖污染物产生总量。(二)发展节约型农业企业。结合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节工等节约型农业技术,着力减少农业资源消耗和物质投入。组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动,大力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鼓励使用农家肥、商品有机肥,努力减少化肥使用量。积极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行农业、物理、生物等绿色防治技术,大力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严格饲料、兽药生产、经营管理,加大环保饲料推广应用力度,积极推行雨污分流、干湿分离等畜禽清洁化健康养殖规范。加快发展设施农业,鼓励利用丘陵山地等发展设施农业,推广设施栽培、节水灌溉、肥水同灌等设施应用。加大节能高效先进适用农机具应用,逐步淘汰、更新能耗较高的老旧机具。到20XX年,全县完成标准农田质量提升5万亩,发展设施农业3万亩,畜禽规模化养殖雨污分流、干湿分离率达到90%以上;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10%、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氮肥使用量减少8%。(三)倡导循环生产新模式。按照循环化、立体化、无害化要求,推广农作物间作、套作和轮作技术,创新资源环境保护、生态循环高效的农作制度。加快发展“资源—废弃物—再生资源”模式,大力探索和实行产业循环发展。北部平原传统农业区重点推广“废弃物资源再生”产业循环模式,充分利用农业生产废弃物,以稻草、麦秆、蔬菜残渣等,生产加工饲料、有机肥,变废为宝。大力发展高效蚕桑、优质粮食、特色水产及花卉苗木,利用废弃桑枝生产食用菌和加工桑枝地板,开发花果飘香红色游,生态体验游,转化、提升传统农业,保护利用农业生态环境;西XX县区竹产业带在适度发展竹产业上,重点推广“竹林鸡”等生态立体种养模式,竹屑板、竹炭、竹胶板等循环利用模式,开展竹乡风情绿色游;中部丘陵白茶产业带重点推广“猪—沼—作物”循环模式,对畜禽粪便进行无害第2页共5页化处理和资源化再利用,成为沼气能源和有机肥,配套周边白茶产业。依托白茶产业的迅猛发展,在稳定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着力提升产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