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解放思想的科学内涵付江红摘要。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对人们思想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不能偏离四项基本原则的要求,不能损害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关键词:习惯势力;主观偏见;解放思想;准确把握中图分类号:a8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544(20XX)11-0029-03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中,一些人对“解放思想”的理解可谓形形色色。在某些人看来,“解放思想”就是随心所欲的、无拘无束,没有条件限制,于是把胡思乱想、胆大妄为、欺上瞒下、无视规律、钻政策法律空子等等视为“解放思想”。这种理解,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观的曲解。邓小平曾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决不能偏离四项基本原则的轨道,不能损害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全党对这个问题要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扛泽民也曾指出:“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就是要求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状态。”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6-25”讲话中也指出: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可见,解放思想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有其特定的科学内涵。一、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对人们思想的束缚第1页共8页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是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革命和解放、建设社会主义和向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前进的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它是一个完备的和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历史经验已证明,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什么时候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她所领导和从事的事业,就会顺利向前发展,反之,就会遭受挫折,甚至失败。正如江泽民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如,在20世纪30年代,我们党内的教条主义者,背离马克思主义,脱离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照抄照搬国外经验和共产国际的所谓“指示”,其结果是差一点断送了中国革命。直到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破教条主义对我党思想的束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从而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然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解放思想,并不是可以一劳永逸的。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我们党内思想僵化、迷信盛行,严重背离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结果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解放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地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等错误政治路线,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从而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发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义正在得以逐步实现,第2页共8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在得以逐步落实,等等。这一切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以马克思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