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红旗渠”党性培训班心得体会二篇“红旗渠”党性培训班心得体会二篇(篇一)信仰的力量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勤劳勇敢的林县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解决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千古难题。经过了几天仔细又全面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无处不在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难忘响彻红旗渠干部学院每一个角落的记录片《红旗渠》主题曲《定叫山河换新装》:“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奇志,誓把山河重安排!”,更难忘身边每位学员发自肺腑的敬佩感叹,热烈的沟通探讨和悄悄擦拭的热泪!是什么让林县人民敢于“改天换地”并坚信不疑,是什么支撑着无数党员和群众们为了理想百折不挠,持续前进?是信仰的力量,是对社会主义新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无限信赖与仰慕。信仰是什么?信仰是指对某种思想或某人某物的信奉和仰慕,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是努力的方向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也是前行的力量,人一旦具有了信仰,将变得坚不可摧、百折不回。在给学生们上党课的时候,我谈的最多的关键词就是“信仰”。而在红旗渠参观学习的过程中,我听到见到最多的,也是人民群众对党的仰慕,对党员干部的信赖,他们深情又坚定地说:“干部能搬石头,群众就能搬山头;干部能流一滴汗,群众的汗水流成河”。遥想50多年前,国家刚解放不久,人民从水深火热的旧社会挣扎着活到了新社会,一定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了期待和向往,而当时的物质条件还比较艰苦,六十年代初又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但是,人们从新旧社会的对比中懂得,只有毛主席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人们过上好生活。于是,林县人民一呼百应,自觉地投入到了“引漳入林”的伟大自救工程。此时的人民,一定特别信任毛主席,信任共产党。纪念馆里有这样一张照片,在热火朝天劳动的堤岸上,放着大大小小很多毛主席的画像和照片,开渠的条件是异常艰难的,劳动的人们却是斗志昂扬的,那是因为有精神的支柱,信仰的力量。“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他们信任只要跟着共产党走一定会有好日子过,再苦再累,哪怕牺牲也在所不惜。他们信任前人栽树后人便可乘凉,为了后代能过上不愁水的日子,多苦多累都可承受。所以才有了那么多的人们前仆后继、奋不顾身、不计酬劳的奋战。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虽然红旗渠已经成功修建并惠泽人民近50年了,但是红旗渠的精神却始终在激励和鼓舞着人们。诗人惠特曼说过:“没有信仰,则没有名符其实的品行和生命”。党的十九大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党员干部们更需要夯实信仰的支撑、增厚信仰的土壤、激发信仰的力量。党员干部的“精神力”需要信仰提供。开凿红旗渠是改天换地的壮举,当年简单而又执着,朴素而又坚定的信仰一直是那些战斗在一线的决策者和修建者的思想源泉,这种理想信念成为开凿红旗渠的支撑力量,更是依靠群众为民奋斗的价值追求。如今,我们身处物质发达、价值多元化的新时代,更加需要坚定信仰,坚守精神家园,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高校老师“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只有这样,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抵挡住纷繁社会中的各种诱惑,坚持初心。党员干部的“坚持力”需要信仰提供。仅仅在口头上谈理想信仰并不难,难的是我们如何在实际行动中塑造崇高的信仰,坚定地保持信仰。红旗渠修成后,林州人民走出太行,能工巧匠遍布全国各地搞建筑,90年代以后又回乡创业,进展乡镇企业,现在又不断吸引更多人来参观、旅游,形成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四部曲,这就是红旗渠精神体现的坚持力。我校目前正处在“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使命光荣,目标雄伟,任务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艰巨,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教学、科研、人才培育、国际化进程等多方面工作中都需要这种百折不挠、敢闯敢拼的坚持力。学校十六次党代会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党员干部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一个中心,五路并举”的战略布局,科学规划,求真务实,坚持不懈,负重奋进。党员干部的“约束力”需要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