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本节课的学习,依据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本实验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和后现代主义。根据学生最近进展区,设计活动,通过“科学探究→收集数据→分析处理数据→建构概念”的教学流程,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利用小车与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得到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二、教学背景分析1、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质量、力,加速度的概念基础之上,通过实验探究收集数据、沟通讨论,建立概念的教学,是对简单机械的拓展和深化,进一步认识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学生探究能力提升的过程之一。2、高一学生现阶段能力进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进展水平不高,但具有一定的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已初步具备收集、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牛顿第二定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加深学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生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3.教学方式通过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因此也可以说,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由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这说明,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必定存在一定的关系。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车一端带滑轮长木板、带小钩或小盘的细线两条;钩码(规格:10g20g,用作牵引小车的力);砝码(规格:50g100g200g,用来改变小车的质量);刻度尺、计算器,铅笔;文件夹;粗线绳(用来牵引小车).打点计时器、电源、纸带、气垫导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合理性和必要性。(2)理解实验思路的合理性,以及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的有效性。(3)体验如何平衡摩擦阻力、减小实验系统误差的操作方法。下载后可任意编辑(4)体会整个探究过程的科学严谨和合理性。学习重点:1.控制变量法的使用。2.如何提出实验方案并使实验方案合理可行。3.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学习难点:1.如何提出实验方案并使实验方案合理可行。2.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2.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半定量的探究加速度和力、物体质量的关系,知道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2)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3)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看一下实验结果能验证什么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探究活动中,有乐于探究、合作沟通的情感。(2)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养成严谨求实的态度。四、教学内容本节实验分别从“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和“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两方面进行讨论。(一)实验思路: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将小车置于水平木板上,通过滑轮与槽码相连。小车可以在槽码的牵引下运动。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保持小车质量不变,通过改变槽可证明这两个力只是近码的个数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小车所受的拉力可认为与似相等,条件是槽码的质槽码所受的重力相等。测得不同拉力下小车运动的加速度,量要比小车的质量小很多。分析加速度与拉力的变化情况,找出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保持小车所受的拉力不变,通过在小车上增加重物改变小车的质量。测得不同质量的小车在这个拉力下运动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变化情况,找出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二)物理量的测量本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三个:物体的质量、物体所受的作用力和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质量的测量:可以用天平测量质量。为了改变小车的质量,可以在小车中增减砝码的数量。加速度的测量:方法1小车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测量小车加速度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用刻度尺测量小车移动的位移x,并用秒表测量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t,然后由a=2x/t2计算出加速度a。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方法2将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连在小车上,根据纸带上打出的点来测量加速度(参考第一章的’实验方法)。方法3在这个实验中也可以不测量加速度的具体数值。这是因为我们探究的是加速度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