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网络德育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网络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要完善网站管理制度;丰富板块,丰富内容,扩展宣传渠道;提高德育教师通过网络开展德育工作的能力和工作效率;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加大校园网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网络在高职院校德育中的作用。【关键词】高职院校;网络教育;德育工作;现状;对策在我国高等教育扩招十年之后,高等教育扩招速度将大大放缓,高校的发展模式也在发生根本性的转變,正在由规模扩展的外向型发展模式转向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型发展模式。面对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大学生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公民的精英教育意识仍十分浓厚等现实因素,处于高考录取最后一层次的高职院校将比普通院校遇到更多的困难,如何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学生竞争力以促进院校发展,是高职院校面对的重大问题。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进而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毕业生竞争力的提升则以良好习惯、高水平的道德水平为基础。而网络的兴起则对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方式方法提出了挑战,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成为高职院校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课题。一、高职院校网络德育工作现状高校网络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结合,师生共同构建、参与的产物。是以大学学生为活动主体,以校园文化为依托,通过校园网络进行信息沟通的行为方式及其道德和规范的总和。是一种新型的校园文化,它包括所有与网络直接相关的校园文化部分,主要体现为学生在校园贴吧、BBS、校园网、微博等网络媒介中的文化活动、行为特征及由其形成的校园风气和校园精神。鉴于高职学生既具有当代青年的个性张扬、不迷信权威,也普遍存在着学习自觉性、辨别力、意志力不强的特点,以及社会观念、文化的多元化与传播途径的多样化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及网络的盛行,传统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社会对青年的期望为蓝图的教育方式已很难奏效。其中网络的盛行及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多元性等特点都对高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具有保护隐私、平等、适当提供多元选择的意识,及注重对学生使用网络的自主性、自制力、辨别能力进行培养的意识。然而,高职院校自身文化积淀较少、社会上对高职院校的偏见等诸多原因导致高职院校网络文化建设尚难以发挥它作为学校宣传的窗口、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阵地、学校管理效率提高的平台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网站运行不通畅,超级连接功能不足目前,建有德育专题网站的高职院校屈指可数,现有的也多与思想政治网站合并,且要么尚未建立内容链接,要么已建立链接的专题网站运行状态欠佳,常常无法打开正常浏览,可浏览程度极低,同时,信息搜索功能弱,已建立的超级链接寥寥可数,校园网不足以满足使用者对资料搜索的需要。2、项目分类模糊、内容贫乏,管理欠佳高职院校网站的板块模式化、内容单一化,针对性缺乏、更新缓慢。仍停留在学校简介、招生就业、教务管理等方面,一厢情愿式的宣传内容多;学生德育方面尚且停留在对常规性知识、理论、规章制度的宣传,远离了学生的思想状况、道德特点和需求。内容更新速度慢,校内外相关信息未能及时上传或编写,导致信息过时、无效,缺乏吸引力,导致学生不愿通过校园网获得信息。3、利用网络进行交流的机制不健全,与学生互动不足学生、管理层之间畅通的网上交流机制尚未建立,学校管理者与普通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网上交流版块贫乏,各方面之间的沟通次数少,不能及时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道德认识与实践现状,致使沟通效果差,不能收到预期效果。4、宣传形式单调,交流平台少;教育方式居高临下,堵多疏少网站的宣传内容多以党的理论、政治教育思想、方针政策的宣传为全部或为主,而且多通过文字和图片形式呈现,形式单调,难以吸引处于宣传方式丰富多彩、思想认识多元化环境中的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