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预备役分队建设的几点想法摘要:在普通高校组建预备役分队既是落实《兵役法》、《国防法》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军民融合、加大人才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还能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储备大量高素质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如何把高校预备役分队建设和管理好,让预备役分队在学校国防教育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则是所有建有预备役分队的高校相关部门应该考虑的问题。关键词:普通高校;预备役;国防教育;建设一、高校编组预备役分队的意义预备役部队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时迅速实施武装力量动员的重要组织形式。随着对预备役部队科技化、信息化要求的提高,对预备役士兵个人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普通高校组建预备役分队既是落实《兵役法》、《国防法》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军民融合、加大人才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还是针对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顺应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现实要求,为适应“两场”、提高“两力”找到的有效接合点,将极大地提高新形势下预备役部队的科技素质和专业对口率。同时,高校大学生预备役部队的建设,是加强国防建设、促进高校国防教育、提升全民国防水平和能力的主要途径。二、成都大学预备役分队简介为深入贯彻落实习主席关于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指示,积极响应中央《关于预备役部队编兵整组范围向大中专院校扩展》的号召,成都大学和四川预备役某部于2020年5月开始共同筹建大学生预备役网络心理战分队,同年6月,我校征集的4名预备役军官和52名士兵成为了成都大学预备役分队的第一批官兵。同时按照预备役部队连队编组和整组点验要求,在学校16栋学生宿舍建立了分队队部,设立了队部办公室、会议室、资料室、士兵宿舍和战备物资库。按照部队连队建设编制要求设立了队部、网络攻防排、攻心防护排、法规咨询排和炊事班,同时结合学校学科特色及队员专业特点,又分别设置了国旗护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卫、网络攻防、心理作战、新闻宣传、医疗救护和后勤保障六个小组,根据队员的专业和个人兴趣爱好将其编入到不同的小组,这样既可以保障各小组成员的均匀分布,又可以照顾到个人意愿,最大限度的发挥队员的自身潜力,在做好自己学习工作的同时,又有充分的时间完成学校和部队交与的任务。经过一年的筹备和运行,双方于2020年5月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秉着相互支持、携手共建的原则,不断强化政治责任,从維护国家安全高度方面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牢牢把握共建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全面落实共建责任,不断推进军民融合、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共建以来,以预备役分队为平台,以学校军训工作为切入点,深化互动交流,大力开展高校国防教育工作,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措施全面推进“军民融合,协调发展”向纵深推进,不断巩固扩大共建成果。学校党委武装部作为学校党委军事职能部门不断发挥联结军地双方的桥梁作用,进一步拓宽军民融合发展的渠道,做到共建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双方完善领导协调机制,促进军地上方团结协作、互相支持、融合发展,形成鲜明的工作导向,注重完善常态化宣传机制,强化舆论宣传,努力在全校营造军地携手服务发展、服务国防教育的良好氛围。从2020年筹建至今,分队各项工作运行情况良好,多次协助学校武装部和保卫处完成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和各种大型活动、集会的安保工作,同时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文化活动,如担任军训教官、学校运动会开幕式、“国家安全日”活动、“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充分展示了分队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分队下属的国旗护卫队除了承担学校每周一和大型节假日的升旗任务外,还指导学校所属辖区内的中小学开展升国旗等爱国主义活动。分队14级到17级共计150余名队员,91%的队员是入党积极分子,其中有15名预备党员,分队大部分骨干在学校各级学生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多人被学校各级部门表彰。同时,分队在2020和2020年连续两年被四川预备役某部评为“优秀连级单位”,两名干部被评为“优秀预任军官”,16名队员被评为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