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高中教育是青年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通过音乐课程的设置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道德情操,激发学生对音乐中美好情感的向往,并不断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和更加和谐的社会。当然,不同的音乐风格也会有不同的德育功能,教师应当选择旋律优美、思想积极向上的音乐课程来促进学生的德育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升。而我国高中在音乐课程的设置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其德育功能的实现,笔者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探索德育功能实现的途径。一、我国高中音乐教育的内容及其德育功能的分析广义的音乐教育主要指的是通过各种媒介向学生传授音乐理论知识、音乐技能,从而使学生们的审美意识得以改变与提升,学生们的情操得到陶冶,开启学生们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活动。狭义的音乐教育是指学校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音乐教育。高中音乐教育的内容包括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视唱练耳教育、声乐技能训练、器乐技能训练、音乐欣赏教育、音乐创作教育和音乐艺术活动六个方面。而音乐教育所起到的德育功能则突出强调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使得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道德素养与政治思想,从而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二、高中音乐教育德育功能存在的问题(一)我国高中音乐教育的现状调查笔者走访了我国多所重点高中学校和一些较为偏远地区的高中学校,对其开设的音乐课程数量和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高中的三个年级开设的音乐课程随着年级的增长而逐渐减少,甚至有些高中取消了高三的音乐课,取而代之的全部都是数理化等专业课程,这给学生带来的负担是难以想象的。更令人费解的是,一些升学压力大的省市也取消了高三的体育课,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形成都是不利的,而西方发达国家却从未有过取消高中音乐课的现象,因此,我国应当采取适当的政策来约束高校音乐课程的设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置。(二)高中音乐教育德育功能弱化的问题首先,我国高中对于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就很低,没有意识到通过音乐训练能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其次,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不能够在音乐课上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不浓厚,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而且,很多高中都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更缺少音乐特长班或者音乐比赛的设置,无形中剥夺了热爱音乐的同学施展才华的功能,每天只有埋头苦读,不懂得情绪的调节,这对于青少年今后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有严重的影响。最后,我国的应试教育让学生失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的德育功能遭到弱化。三、高中音乐教育德育功能的实现途径(一)端正学校的音乐教育理念我国的高中院校首先应当对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予以高度的重视,不仅要相信其能够发挥特殊的教育效果,还要彻底的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音乐教育模式,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更能够极大地提高学习的效率,促进良好人格的形成。其次,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通过音乐才能够让青少年生长出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创造美的心灵,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通过音乐舒缓心情,当然,要选择一些积极向上的音乐,音乐教师也可以给同学推荐歌曲,让同学们的学习之余有更多的丰富生活。最后,就是音乐教师要端正授课态度和教育理念,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采取适当的授课方式,就像大合唱中有高音有低音一样,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接受音乐教育带来的德育功能。(二)完善音乐教育机制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发展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而很多音乐所传达的思想和呈现的理念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情感机制,而高中是青少年人格形成的最为关键的阶段,高中院校就应该对音乐教育机制进行彻底的改善。首先,在课程的设置方面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相结合。例如音乐鉴赏课可以让学生欣赏经典的音乐视频,还可以适当的开展一些歌曲大赛、猜歌词等趣味活动,在不影响正常学习课程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充实学生的思想,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