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科学探究性游戏中的隐性环境皮亚杰曾说过:“儿童就是科学家。”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有着渴望探索和了解世界的欲望。基于此时,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不仅遵循了幼儿的天性,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幼儿潜能,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而游戏是幼儿生活中最喜欢的活动,它可以带给儿童快乐,给予儿童很大的自主性,和一个身心愉悦自由的空间,幼儿乐意在游戏中学习各种知识、发展各项技能技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因此,寓科学教育于游戏之中,便成为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最佳途径。出于幼儿自主探究科学的目的,良好环境的创设其积极意义毋庸置疑,而创设的环境也应该是多维度的,不仅仅要重视诸如活动室、墙面布置以及区域等的物质的显性环境的创设,更应重视隐性环境的营造。科学探究性游戏中的隐性环境,简单的来说就是在科学探究性游戏中对幼儿产生隐性影响的环境,比如幼儿的心理环境、游戏材料投放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指导语言等等,通过变相的方式,激起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其探索欲望,在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性游戏时对其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样,只有重视了科学探究性游戏中的隐性环境,幼儿的自主性才能得到最好的发挥。一、重视幼儿心理环境的轻松性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创造力发展的两个主要条件。所谓心理环境,是指主体所能接受到的对其心理能够产生影响的一切信息的总和。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幼儿学习科学的必备条件之一。当幼儿置身于轻松的心理环境下,他们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随心所欲地进行科学探究性游戏,在自由的心态中大胆尝试,大胆探究,激发更大的智力潜能,也许不知不觉就能获得很多科学发现,或解决其中的科学问题,在玩的过程中成为活动的主人。每个幼儿都是—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在科学探究性游戏中,教师要关注到每个幼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儿,要认真、耐心地对待每个幼儿。尤其是平时不太引人注意的或内向的幼儿,教师更应该给予关注与赞许。教师只有与幼儿建立起信任、理解、尊重的师生关系,才能创建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营造轻松的心理环境。在这样环境中,教师是支持者、合作者,用欣赏的态度给幼儿信心,让幼儿没有压力,无拘无束,敢于大胆尝试各种活动,积极思考,不断他探索,直至获得成功,从而体验最终的快乐。二、重视操作材料投放的科学性过去,幼儿科学教育仅仅由教师根据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教学内容,提供相应的材料.以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有步骤地开展科学探索活动来达到教育目的,教师往往难以顾及每个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探究问题的欲望随之被影响,幼儿的自主性势必难以发挥。因此,科学探究性游戏更加适合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在做做、玩玩中自主探索科学奥秘,提高科学素养,变成了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最佳途径。操作材料既然是幼儿科学探究性游戏的核心要素,那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必定会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原有经验等一系列因素。但是投放的时机、投放的位置、呈现的方式等等隐形因素的考虑,同样也会影响幼儿操作过程的有效性。1、投放的时机。我们既可以根据主题教学的内容来投放相应的材料,又可以根据季节甚至是一些特殊的节日来安排相应的科学探究性游戏,从而投放相应的游戏材料。2、投放的位置。当我们为幼儿精心准备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后,如果我们只是将这些材料直接放入科学区,这对孩子的吸引力非常地小。当我们在科学区的中心位置摆放一张桌子,将每一次新投放的材料都呈现在桌面的明显位置,孩子们一进科学区,就会发现新材料,这样容易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3、呈现的方式。有效地发挥操作材料在科学探究性游戏中的重要作用,保证幼儿操作过程的有效性,让幼儿充分探索,体验发现的乐趣,呈现的方式也很重要。根据不同游戏,老师投放材料时的呈现方式也要有所不同,有的是一次性呈现,有的却可以逐步投放。三、重视教师观念的转变性在科学探究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