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一、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1.认识农业(1)定义:人类利用动植物生长和繁殖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2)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2.区位(1)一方面是指某事物的位置。(2)另一方面是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3.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气候:主要通过热量、光照、降水等影响作物的种类、产量和品质等。②地形:对农业活动的影响以海拔和坡度最为明显。③土壤: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土壤结构、肥力、土层厚度以及酸碱度等都会影响作物的生长。④水源:湿润地区丰富的水源是作物稳产和高产的保证;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需要稳定的灌溉水源。(2)社会经济因素①市场:可有效地引导农业生产类型、规模和布局。②技术因素:良种培育,农机使用,化肥、农药的合理施用以及科学灌溉等。③交通运输:直接关系到农用物资运入和农产品运出。④其他因素: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政府政策、工业基础等。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农业基本上“靠天收获”,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重要。2.现代: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1)科技进步削弱了自然因素对农业发展的限制。(2)随着商品农业的发展,市场和交通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不断增强。(3)环境因素成为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三、案例:新疆农业的“白色产业”与“红色产业”1.“白色产业”(1)产业部门:棉花、羊毛和乳品生产及加工等。(2)优势区位区位影响日照时间长作物光合作用充分,有利于养分积蓄降水量少,气候干燥作物主要靠引水灌溉,病虫害发生概率小气温变化大日温差变化极大,特别是春夏及秋冬之交(3)产业地位:新疆现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棉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一半以上。2.“红色产业”(1)产业部门:番茄、辣椒、红枣、枸杞和红花等农产品生产与加工。(2)优势区位①独特的地理环境——适合喜光的红色作物生长和红色素积累。②气候干燥——利于作物晾晒储存。③草原、绿洲远离城市和工业污染——是理想的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3)产业发展①“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形成了面向东西双向开放的地理优势。②把握国内外市场机遇,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的“红色产业”和适销对路的农产品。一、判断题1.我国农业生产上的“东耕西牧”现象,体现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2.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优先解决的自然条件是气候。()3.市场主要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规模和布局。()4.劳动力的数量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劳动力的质量对其没有影响。()5.市场和交通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不断增强。()答案:1.√2.×3.√4.×5.√二、选择题6.下列反映农业生产的文字和谚语中,与农业生产特点对应正确的是()A.“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周期性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地域性C.“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固定性D.“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季节性答案:D7.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区位因素是()A.气候B.政策C.地形D.市场答案:D下图为2011年我国甘蔗播种面积省区占比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影响甘蔗集中分布在南方省区的自然区位因素主要是()A.水源B.土壤C.地形D.气候9.与广东相比,海南省甘蔗播种面积较大的主要原因是()A.市场距离更近B.交通更便捷C.生产成本更低D.技术更先进答案:8.D9.C三、连线题10.将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连线。江南丘陵地区的茶树市场南稻北麦、南甘北甜的水源农业布局城市郊区以肉、蛋、奶生产为主土壤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气候新疆的“绿洲农业”地形答案: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情景导入诱思】《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贵妃喜食荔枝,但荔枝的保质期特别短,为了能让杨贵妃吃到新鲜的荔枝,每逢荔枝成熟季节,唐玄宗就下令用驿马从南方驰运带有露水的新鲜荔枝。荔枝为何要从南方运入,而不在北方种植?提示:农作物生长受自然条件的制约。【核心考点突破】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