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目标导航]1.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2.认识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类别、物质结构的关系。3.了解常见的强、弱电解质。4.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及溶液的导电性。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是否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可把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化合物。2.常见的电解质有酸、碱、盐、离子型氧化物。【合作探究】1.电解质一定能导电吗?试举例说明。答案电解质导电需要一定的条件,如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两个条件中只要具备一个的化合物就是电解质,不必两个条件同时具备。像液态HCl、固体NaCl虽然是电解质,但不能导电,原因是它们中没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故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导电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2.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有以下几种物质:①液态HCl②熔融NaCl③稀硫酸④蔗糖⑤乙醇⑥氯水⑦Al2O3⑧NH3⑨氨水⑩Cu⑪CaCO3⑫SO2⑬Al(OH)3⑭NaOH⑮CH3COOH(1)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②⑦⑪⑬⑭⑮,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④⑤⑧⑫。(2)能导电的是②③⑥⑨⑩。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实验探究](1)同浓度醋酸和盐酸的电离程度实验步骤:在两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浓度均为1mol·L-1的盐酸和醋酸,在两个气球中分别加入经砂纸打磨过的长度相同的镁条,然后将气球套在锥形瓶口,同时将气球中的镁条送入锥形瓶中,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1mol·L-1盐酸1mol·L-1醋酸对实验现象的解释与镁条反应的速率快慢盐酸与镁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同浓度时,盐酸中c(H+)大溶液的pH02.4盐酸的pH小,说明同浓度时盐酸中的c(H+)大于醋酸中的c(H+)实验结论:同浓度盐酸中HCl的电离程度大于醋酸中CH3COOH的电离程度。(2)同pH的NaOH溶液与氨水的电离程度实验步骤:取pH为12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各1mL于锥形瓶中,分别用酚酞作为指示剂,用盐酸作为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实验现象:两溶液消耗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氨水>氢氧化钠溶液。实验结论:NaOH和NH3·H2O的电离程度不同,pH相同的NaOH溶液的浓度小于氨水的浓度,说明NaOH完全电离,而NH3·H2O只是部分电离。【归纳总结】1.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是否全部电离,可把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称为弱电解质。2.常见的强电解质有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常见的弱电解质有弱酸、弱碱、极少数的盐[如(CH3COO)2Pb等]。【合作探究】1.导电能力强的电解质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强电解质吗?答案不一定。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联系,溶液的导电能力主要取决于离子的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总数。如果强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很小,而弱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很大,则弱电解质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相对于强电解质溶液中的可能更大其导电能力就可能比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2.BaSO4难溶于水,所以是弱电解质,CH3COOH极易溶于水,所以是强电解质,这种说法对吗?答案不对,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性无关。某些难溶(或微溶)的盐,如BaSO4、CaSO4等,虽然其溶解度很小,但溶于水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它们仍属于强电解质。有些物质极易溶于水,但只有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如CH3COOH。三、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1.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在写电离方程式时,用“===”。2.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在写电离方程式时,用“”。(1)一元弱酸、弱碱一步电离:如CH3COOH:CH3COOHCH3COO-+H+;NH3·H2O:NH3·H2ONH+OH-。(2)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必须分步写出,不可合并(其中以第一步电离为主)。如H2CO3:H2CO3H++HCO(主),HCOH++CO(次)。(3)多元弱碱分步电离(较复杂),在中学阶段要求一步写出。如Fe(OH)3:Fe(OH)3Fe3++3OH-。【练一练】按照要求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1)Na2CO3溶于水Na2CO3===2Na++CO。(2)NaHCO3溶于水NaH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