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考试内容考核要求新民主主义革命(一)(1)五四运动c(2)中国共产党“一大”b(3)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b(4)国民革命b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五四运动(1)导火线:1919年初,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2)过程阶段时间中心主力初期1919年5月4日至6月初北京青年学生后期1919年6月初开始上海工人阶级(3)结果①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②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性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5)影响: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条件①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广泛流传。②阶级基础: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③外部条件:国际上得到共产国际的帮助。(2)诞生标志:中共一大召开。(3)主要内容: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4)意义: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3.中共二大(1)时间:1922年。(2)内容最高革命纲领实现共产主义最低革命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3)意义:提出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易错提醒]五四运动只是取得了初步胜利,并没有取得彻底胜利,因为并没有收回山东的主权,提出的口号也没有完全实现,也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图解识记]早期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概况[误区警示]从中共一大制定的纲领看,当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中共二大的纲领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二、国民革命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背景①必要性: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②可能性:孙中山决定“以俄为师”,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同中国共产党合作。(2)建立: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3)影响: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2.国民革命运动(1)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2)过程: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1927年初,北伐军直捣南京、上海,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3)结果: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标志着国民革命失败。(4)意义①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②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5)失败原因①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力量过于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②主观上: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易混易错]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党内合作,而不是党外合作,也不是两党合并。当时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属于党内合作。同时中国共产党党员要保持自己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因而又不属于两党合并。[深度点拨]虽然北伐战争取得胜利,但国民大革命最终失败。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主题一五四运动史料1919年6月12日《上海学联告同胞书》:“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思考五四运动取得了怎样的成果?五四运动取得胜利的关键是什么?答案成果:北京政府罢免了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关键:前期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先锋作用,后期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并迫使北洋军阀作出让步。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内涵(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2)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3)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