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考查知识点及角度难度及题号-基础中档稍难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38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657病毒的重建实验24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艾弗里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可知()。实验组号接种菌型加入S型菌物质培养皿长菌情况①R蛋白质R型②R荚膜多糖R型③RDNAR型、S型④RDNA(经DNA酶处理)R型A.①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B.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C.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解析A项,①组:R型菌+S型菌的蛋白质,只长出R型菌,说明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B项,②组:R型菌+S型菌的荚膜多糖,只长出R型菌,说明荚膜多糖不是转化因子,但无法证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C项,③组:R型菌+S型菌的DNA,结果既有R型菌又有S型菌,说明DNA可以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④组:用DNA酶将DNA水解,结果只长出R型菌,说明DNA的水解产物不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从一个反面说明了只有DNA才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D项,此实验只涉及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没有涉及其他生物,无法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C2.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A.①、④B.②、④C.①、⑤D.③、⑤解析32P标记的是磷酸基团,即①;35S标记的是蛋白质的R基,即④。答案A3.在科学家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并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A.证明R型菌的生长并不需要S型活细菌的DNAB.用以补充R型菌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C.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因素D.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解析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并与R型菌混合培养就是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答案D4.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表。其中预测正确的是()。“杂合”噬菌体的组成实验预期结果预期结果序号子代表现型甲的DNA+乙的蛋白质1与甲种一致2与乙种一致乙的DNA+甲的蛋白质3与甲种一致4与乙种一致A.1、3B.1、4C.2、3D.2、4解析“杂合”噬菌体的遗传性状是由其所含的DNA决定的,如含甲的DNA,其子代的性状和甲种噬菌体相同。答案B5.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解析A项错误:应分别用含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B项错误: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短时间的保温培养。C项正确: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说明沉淀物中有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D项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二者相互对照,共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答案C6.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物是4种脱氧核苷酸解析豌豆的遗传物质是DNA,酵母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细胞质中也有;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含有P元素而不含S元素;HIV的遗传物质是RNA,水解产物是核糖核苷酸。答案B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20分)7.(10分)下图为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T2噬菌体专性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对下列可能出现的实验误差进行分析:①测定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含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