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几个关键词余映潮关键词之一:技术我们平时很少从“技术”的角度来审视我们自己,来审视我们自己的教学工作。尽管在教师的工作中不断有业务能力的考查,有广泛的听课评课活动,有自上而下的大量的课题研究,有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竞赛等等,但基本上不把教师的教学技术作为教师业务发展的基本话题来展开。即使是用以表现教师这门职业非常具有技术含量的“资格证书”的考查与发放,也是没有技术指标的。其实,从专业的角度看,教师的职业首先强调的是技术即教学技术。所谓教师的教学素养,从教学业务的角度看,不外乎学问与技术。正是因为学问与技术的原因,从事教学的人才被尊称为教师或老师。可以说,目前大面积上存在的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不是理念问题,而是教师的教学技术即教学水平问题。那么,什么是教学技术呢?教师的一切与日常课堂教学有关的操作技能都是教学技术。主要可归纳为:自主研读教材、研读课文的技术,独立设计与实施阅读教学的技术,独立设计与实施作文教学的技术,日常教学中组织课堂活动的技术,试题分析以及试题编拟的技术,指导学生高效备考的技术,积累教学资料并对教学资料进行提炼的技术,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学习技术,教学论文的写作技术,以及作为语文教师最基本的教学素质而体现出来的基础技术(书法、普通话、朗读、提问、课堂评点、教学语言的表达等等)。就课堂教学而言,此中的核心技术有三项:教材研读的技术,教学设计的技术,课堂实用的技术。教材研读的技术确保着课堂教学内容的深、高、雅、趣,有着课文解读熟练技术的教师在教学内容的挖掘、撷取与组合上都会胜人一筹。教学设计的技术确保着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活动充分、知识积累丰富。擅长教学设计的教师能够在简化教学头绪的同时优化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之内扩展知能教学的空间。课堂实用的技术确保着教师个人在课堂上的教学尊严。一手好字与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是教师教学形象的展示,这种形象从某种层面上影响着学生学习语文的心情。仅从以上三项内容来看,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技术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任务。举例来说,大多数教师缺乏教学内容的提炼与整合的技术;再举例来说,国内举行过无数次的教学大赛,但即使是高层次的竞赛,也看不到有几位教师能够把中国字写得令人赞赏。这就是例证。关键词之二:课文按语文教学中通俗的话语来说,课文就是文本。其实用“文本”来称呼“课文”并不是很准确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里这样解释“文本”:用某一种语言写成的文件;也指某种文件。课文不是文件。课文是教材。它们是美丽的语言的海洋,是精选的语言现象,是一切阅读教学设计的开端。课文欣赏,是语文教师最基础最常用最必需的学习技法,它伴随着我们一生的语文教学。所以,我们要精心地、潜心地、耐心地研读教材,欣赏课文,发现其中精美的读写训练材料,以用于有读有写的课堂教学。我们要从“有趣,有用,有效”的角度去对课文进行发现,从而让读写活动的内容更加有趣,有味,有效。课文的价值,在于它在教育教学中的积累功能、训练功能。可惜由于很多人为的原因,特别是由于种种误导,近年来华而不实的课堂教学实在是太多了,课文教学起不到它本身应该具有的多种教育教学教化作用。对于课文,应该着力研究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尊重文本,进行原汁原味的课文教学;第二,如何立体地利用课文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第三,如何突出课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对学生进行切实的语言训练。教材处理的最为基本的要求是尊重文本,尊重文本的教学价值并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将学生深深地引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反过来说,就是在课文阅读教学中不要动辄就“迁移拓展”,好像是很有理由地给课文教学附加上大量的非语文的“教学内容”。那些将教学活动表面化、将思想教育刻意显性化的教学手法其实是冲淡了课文教学的原汁原味。立体地高效地利用课文进行教学,关键在于要提高对课文功能的认识。课文在教学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为何而写,呈何结构,有何主旨,这是最基本的教学层面。二是在课文教学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