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小街变了岐山县实验小学五年级五班张纯瑜我的家乡有一条小街,它是家乡人们经济交往的中心。人们亲切地把它称作“乡村小市场”。我们村远离县城。过去,全村两百多户人家谁要想买点什么东西,都得跑县城,骑自行车往返至少也需要大半天,很不方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富民政策改变了家乡的面貌。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条小街应运而生了。刚开始,小街是一条很不像样的小巷,小巷两旁散落着几间老瓦房,道路高低不平。后来政府在这里设了一个化肥销售点,每年都经销大量化肥,促进了小街的形成。每逢农历二、五、八日,方圆几十里的群众便三五成群地挑着货物汇集到这里进行交易。人们又在这里建了不少新楼房,这里很快便成了一条交易农副产品的小街。早上,大地还处在朦胧之中的时候,小街就开始沸腾起来。小街两旁的商店、小茶馆、小电器维修部等都灯火通明强烈的白炽灯光沿着敞开的大门交错地影射到街上,从店铺里散发出来的碗箸的碰击声,“嚓嚓”的剁肉声同“哗哗”的扫地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美妙的交响乐,迎来了崭新的一天。不一会儿,天大亮了。习惯喝早茶的叔叔阿姨陆陆续续地来到了茶馆。霎时间,茶馆已座无虚席了,这时所有的店铺也都开始营业了。一些挑着鱼虾、蔬菜、香蕉的商贩潮水般地涌上了街头;一些从城里来的小贩,也纷纷找地方亮出自己的货物。这里人声鼎沸,好不热闹!小街的尽头更是吸引人的地方。卖鱼的从铁桶里拎起一尾尾又大又肥的活鲤鱼;卖菜的不停地兜揽着生意,叫卖声不绝。我贪婪地看着,不留心竟和爸爸撞了个满怀,爸爸过去曾是个“大俭老”,恨不得把一个钱掰开当两个来用。自从他承包了队里的二十多亩地种香蕉后,手头也就有点“松”起来了。“爸爸,你买了这么多好吃的,有我的口福吗?”我看他手里的鱼呀肉呀提着一大串,就半开玩笑地追问他。“你这小子,爸爸有吃的什么时候忘过你?”爸爸爽朗地笑起来。是呀!人穷气短,人福变乐嘛。夜幕降临的时候,街灯亮起来了,纳凉的人们有的打牌,有的下棋,还有的正在谈笑什么。夜晚的小街有变成了人们消除疲劳的场所。家乡的小街变了,真的变了。老师点评:小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详尽地描述了小街的诞生和发展,又分不同的时间段,生动地描绘了小街的繁华,反映出了时代的变迁与人们生活的变化。视角独特,写法新颖,是一篇好习作。指导老师:段引娟联系电话:13891773456邮政编码:72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