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育种目标第一节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的要求❖一、高产❖二、稳产❖三、优质❖四、适应机械化、•、-J=l.八八一、高产❖高产是指单位面积产量高。❖高产是作物育种的首要目标。❖谷类作物的籽粒产量❖油料作物的油脂产量❖棉花的皮棉产量❖麻类作物的纤维产量❖甜菜和甘薯的块根产量二、稳产作物品种稳产性:优良品种在推广的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间产量变化幅度较小,在环境多变的条件下能够保持均衡的增产作用。影响作物品种稳产性的因素:(1)气候因素,如干旱、高温(2)土壤因素,如盐碱、瘠薄(3)生物因素,如病虫害。作物品质是指人类所要求的农作物目标产品的质量或其优劣。四、适应机械化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第二节制定作物育种目标的原则一)立足当前,展望未来,富有预见性新品种的选育周期比较长,在制定育种目标时要充分估计到将来生产的需要,增加预见性。(二)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抓主要矛盾育种应以当地品种为基础,分析在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良。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兼顾。(三)明确具体性状,指标落实育种目标要落实到具体性状上,有明确的性状指标。如单位面积的产量水平灾害种类、品质的具体指标等。(四)面向特定的生态地区和栽培条件考虑选育具有适当差异的几类品种,生产上搭配使用。这样可避免生产上品种单一化,可减少灾害的风险。第三节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一、高产❖二、优质❖三、稳产❖四、生育期适宜❖五、适应机械化需要、•、-J=l.八八一、高产产量:单位面积上收获的产品重量。作物产量受多种因素支配,它是品种各种特征特性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品种的生产潜力只是一种可能性,它的实现有赖于品种和自然、栽培条件的良好配合,这在制定育种目标时必须考虑。(一)产量的形成1、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经济系数(收获指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生物产量X经济系数(收获指数)2、高产品种的重要特征特性生育前期:早生快发,建立较大的营养体。生育中期:营养器官与产品器官协调生长,以积累大量的有机物质,并形成足够数量的贮藏光合产物的器官。生育后期:功能叶片多,叶面积指数高,叶片不早衰,保证有足够的有机物质向产品器官运输。源、库、流协调:源要足,库要大,流(运转)要畅。3、作物产量的构成因素不同作物的产量因素:•禾本科:亩穗数、穗粒数、粒重•棉花:亩株数、株铃数、铃重、衣分•大豆、油菜:亩株数、株荚数、荚粒数、粒重理论产量=各项产量因素的乘积。如禾本科作物:理论产量二亩穗数X穗粒数X粒重高产类型(如小麦、水稻):•以增多穗数为基础,选育多穗型品种。•通过增加穗重的途径,选育大穗型品种。•使品种的亩穗数、穗粒数和粒重同时并增,选育中间型品种。实践证明,三种类型的品种,只要栽培技术恰当,使品种性能充分发挥,都能获得高产。如山东的蚰包麦属多穗型,毛颖阿夫属大穗型。(二)高产育种策略1、矮杆育种在高产栽培中,倒伏是主要威胁。抗倒伏的品种是茎杆坚韧,根系强健,但株高是一个重要因素。矮杆品种并非越矮越好,有的矮杆品种,因茎杆过低,丛生密蔽,带来许多问题,也达不到高产。选择矮杆和半矮秆的品种较好。一般认为,水稻的株高80—95cm,小麦70—90cm。2、理想株型育种禾谷类作物的理想株型:株型紧凑、叶片窄而短、挺直上冲,叶与茎的夹角小,叶色深,叶绿素含量高,比叶重(单位面积的叶片重量)大等。3、高光效育种❖高光效育种是指通过提高作物本身光合能力和降低呼吸消耗的生理指标而提高作物产量的育种方法。❖合理株型是高产品种的形态特征,高光效则是高产品种的生理原因。生产上的一切增产措施,都是通过改善光合性能而起作用。高光效育种就是选育高光效率的高产品种。❖式中前三项代表光合产物的生产,减去呼吸消耗,即为通常所说的生物学产量。经济系数(或收获指数)代表了光合产物的分配。❖从上式可以看出,一个高产品种应具有高光合能力,低呼吸消耗,光合机能保持时间长,叶面积适当,经济系数高。❖所以经济系数在一定情况下,可以作为高产育种的一种选择指标。国内外学者指出,稻麦等现有高产品种的收获指数(50%左右)已近于极...